十八、人和人的审美为何如此不同(2)
当你和别人的审美出现不同时,不要忙着彼此否定,要看是不是双方存储的信息不一样。比如,你经常看美剧、英剧,喜欢轮廓大气、五官立体的人,喜欢简洁大方的服饰;而你同事爱看韩剧,喜欢轮廓窄小、五官精致的人,喜欢有装饰的服饰。她觉得你的衣品太寡淡,你却觉得她的衣品有些小气,其实,这不能说谁的审美更好,只是不同而已。
再比如,你穿破洞牛仔裤回老家,奶奶想给你缝补好,并不是你比奶奶审美更高级,奶奶太土气,只是信息带来的差异而已。在你的信息环境里,破洞牛仔裤代表时尚个性;在奶奶的信息环境里,破洞代表贫穷。
再发散地想一想,那些容易被大众审美接受的音乐、电影、服饰,其实就是事先评估了用户们最熟悉的信息。流传下来的老歌、经典电影桥段、经典服饰,都被反复借鉴,只需改一改,就能创造出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的东西。在营销学里也有一句经典的概括:创新等于70%的熟悉加30%的新意。
再说一个现象,我们父母那一辈人,穿衣很简单,没听说谁要学习搭配,但是现在穿衣好像难度陡然增高了,甚至让很多人困惑,为什么呢?
因为在父母年轻时,服饰品类非常单一,全国都流行差不多款式的服饰,大家的信息环境高度统一,任何人穿新衣服、烫头都是好看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服饰品类多,流行风格多样,信息开始难以统一,在你的信息环境里流行瑜伽裤外穿,但在我的信息环境里,我完全不能接受这样的穿法;还有信息的流向不再统一,海量数据给人制造了很多“孤岛”,拿化妆来说,有些人跟欧美博主学,有些人跟亚洲博主学,有些人跟美容院老板学,最终的结果就是互相“看不上”。
可见,要想成为一个衣品好、时尚的人,就要学会使用大众更统一、更熟悉的信息。
内心的向往和渴望不同
在生活中,我们会产生一些向往和渴望。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等,这些渴望会让我们的审美有所不同。
比如,一部电视剧里的角色,很多人喜欢其中的正面人物,也有人喜欢反面人物,但是少有人喜欢很窝囊、很卑微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