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一剧两星”,电视剧不再设40集上限,取消古装剧播出数量限制,优化审查程序……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实施《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广电21条”),对电视剧内容审查工作推出重大改革措施。
被业内视为重大利好的“广电21条”将为电视剧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将对观众看剧带来哪些改变?记者对话行业人士,解读“广电21条”。
五大方面为“剧”定位
此次公布的“广电21条”,总体包含了“内容及播放限制变少”“审查机制微调”“确立微短剧的主流地位”“促进境外节目引进”“加快行业复苏”五个方面。
内容播出方面的新规颇受关注。其中,电视剧集数不再设40集上限,超40集的剧目经总局全剧本评审后可备案公示,鼓励自由创作;取消两季间隔一年的限制,单集时长灵活化,按市场需求定档,方便平台按需排播;古装剧播出不再限制时长和比例(电视台此前规定古装剧年度播放占比为15%);不再限制“一剧两星,一晚两集”,实施“一剧多星、联购联播”政策,大力支持网台同步;试点实行电视剧中插广告政策。
在审查机制方面,针对卫视黄金档及重点网站首屏剧目,总局与省局同步审查,缩短审查周期;优化涉案剧内容审查,明确了仅三类剧目需公安部审查,其他涉案题材剧目可只征求地方省级公安部门意见。
关注微短剧的崛起,支持优秀微短剧通过电视平台播出,省级卫视具备政策支持条件,可开设微短剧剧场。在海外剧方面,优化引进剧集指标分配,支持引进优质海外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在卫视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超长剧 古装剧限制放宽
“广电21条”一经推出,行业反响热烈。“这确实成了最近影视界朋友们热议的话题,我们虽然是行业人士,但也没料到一下子出台了这多么重量级新规。我认为这是电视剧行业的重大利好,有利于促进电视剧市场的重新繁荣。”派乐盟影业(天津)董事长、知名编剧、制片人张永琛昨日对记者表示。
新规中,“40集以上的超长剧”和“古装剧不限播出数量”颇为引人关注。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胡祥指出,“比如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时间跨度很大的年代剧等,剧集足够长才能展现出复杂多变的历史时空,才能展现大时代变迁下个体命运的起伏。超长剧的回归让这些题材作品有了更舒展的表现姿态和表达空间,不用为了时长的限制大幅度的删减,牺牲艺术效果。”
张永琛曾担任多部大型影视剧编剧、制片人和出品人,他表示:“在此之前,一家电视台一年播出古装剧集大约在110集左右,一年两部大剧播下来,就没有太大空间了。这对于电视剧投资方来说,确实会面临投资决策上的不确定性,总要看谁家投了多少,谁家播了多少,心中有一个‘额度’。新规出台,会让大家专注在作品品质上,只要你有好作品,就不怕没市场。毕竟此前‘限集令’也是因为有些剧集‘注水’严重,不尊重历史,在质量上缺少把关。”胡祥也指出,“当初剧集限定40集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出现‘注水剧’,新规出台是从具体创作生产的实际出发,避免‘一刀切’。”
短剧赛道迎来新风口
“广电21条”还提出了季播剧排播自由化等灵活举措,并允许择取境外优秀作品进行高质量本土化改编。胡祥表示,这一改革积极适应了媒介形态与观众审美特点的双重变化。
此外,在微短剧崛起的当下,鼓励支持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的明确表述成为焦点。业内人士认为,一系列政策既充分肯定了微短剧的新兴媒介地位,也有助于改善其在移动端野蛮生长的现状,实现大小屏内容的双向流通。
张永琛告诉记者,作为传统影视公司,自己的团队也已经开始涉足微短剧赛道,“在手机上就可以刷的微短剧,一定是未来趋势。但因为在微短剧兴起之初,电视台并没有参与其中,短剧的观看模式和习惯与传统电视区别很大,这也使得未来微短剧和电视台的合作需要长期磨合的过程。”
胡祥表示,“广电21条”一系列相关举措,构成了一套系统全面的政策组合拳。“这些都是为了给观众提供更好的视听体验和更丰富的内容供给,更加注重艺术创作的规律,以及视听内容行业发展本身的市场规律。”张永琛表示,新规为影视人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在投资潮退却之后,行业普遍认同‘减量提质’的发展方向,只有集中资源打造精品内容,才能提升整体行业水平,为观众带来好看的电视剧。”
记者 王轶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