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寻访“小兵张嘎”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24版:小作文       上一篇    下一篇

  碧玉般的水面被小船轻轻地划开,载着我和爸爸妈妈悠悠驶向白洋淀文化苑的嘎子村。

  夏风裹挟着水草与湿润的气息,涟漪轻摇,像是这静静的水面被揉碎了再铺开,渐渐延伸至远方。船头一颠一颠,在阳光中跳跃,这个暑假,我们仿佛正驶入时光深处那个雁翎队英雄们的水上世界。

  在嘎子村的码头泊岸后,我们踏进了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肃穆的门槛。眼前陈列着泛黄的旧照片、斑驳的枪支,还有那曾于水上疾驰如飞的木船,每一件物品都似在无声诉说往昔的峥嵘。我好奇地凑近一块展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许多陌生而年轻的名字,他们最小的不过才十三四岁。

  爸爸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低声说:“看,这些就是当年的雁翎队战士,他们驾着轻舟神出鬼没,用芦苇荡作屏障,打得日本鬼子晕头转向。”

  话音刚落,纪念馆内突然灯光转暗,炮火声轰然而起,一场情景剧拉开了帷幕:水波激荡,硝烟弥漫,苇丛中身影穿梭,喊杀声与胜利的欢呼如惊雷般炸响在我耳畔。我屏息凝神,仿佛自己也化作了其中一颗滚烫的水珠,在历史那惊心动魄的浪涛里起伏翻滚。

  出了纪念馆,拐个弯便到了徐光耀文学馆。馆内最触动我的,是玻璃柜里静静躺着的作家孙犁写给徐光耀先生的一沓信件。妈妈弯腰凑近我耳畔:“这些信纸虽已泛黄,却承载着战火淬炼出的情谊与信念啊。”我踮起脚尖,目光被一张手稿攫住:上面清晰记载着徐光耀构思《小兵张嘎》的点滴记录。旁边还有一张泛黄的小画,画着一个虎头虎脑、叉腰站立的少年,想必这就是嘎子最早的雏形吧。原来张嘎并非某一个人的名字,而是凝聚了无数小英雄身影的象征,是千千万万不屈头颅的化身!他的身影瞬间在我心中立体起来,像一枚穿透岁月烟云的不灭火星,灼灼燃烧着少年的勇气与智慧。

  离开文学馆,我们乘船驶入荷花淀深处。嫩绿的荷叶宛如巨大斗笠铺满水面,爸妈忙着采摘饱满的莲蓬和含苞的荷花骨朵。妈妈举起一片青翠硕大的荷叶,笑着对船夫说:“听说拿回家阴干后当屉布蒸饭,会格外清香?”船夫点头称是。

  我凝望手中那枝粉红花苞,它沉默而坚韧,如同淀水之下深埋着无数个无名的张嘎;此时夕阳熔金,水天尽染,淀水仿佛如熔炉,片片荷叶与莲蓬都闪烁着金红的光泽——这无边无际的红,是壮阔的晚霞,是雁翎队勇士们血染的烽烟,更是小兵张嘎永不褪色的精神印记!

  指导教师:苑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