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柳开堪称开路先锋。他是宋代较早提倡韩、柳散文的人,自觉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传统为己任。范仲淹在《尹师鲁河南集序》中说:“唐贞元、元和之间,韩退之主盟于文,而古道最盛。懿僖以降,浸及五代,其体薄弱。皇朝柳仲涂起而麾之,髦俊率从焉。”宋邵伯温《闻见录》卷十五载:“本朝古文,柳开仲涂、穆脩伯长首为之倡。”相对于王禹偁、欧阳修等古文运动健将,柳开是先导。
柳开,字仲涂,自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后改名肩愈,改字绍先,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人,有《河东先生集》传世。为什么屡屡改名字呢?他的学生张景在《柳开行状》一文中说:“公少诵经籍,天水赵生,老儒也,持韩愈文仅百篇授公,曰:‘质而不丽,意若难晓,子详之,何如?’公一览不能舍,叹曰:‘唐有斯文哉。’因为文章,直以韩为宗尚。时韩之道独行于公,遂名肩愈,字绍先。韩之道大行于今,自公始也。”(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九)他是个率直的人,喜欢韩、柳的文章,就连名字都如今天的追星族一样,改得像个“铁粉”,所谓肩愈、绍先,肩韩愈而绍柳宗元也。
这种比肩大家的心态,在他《与侄瀛七律》一诗中表达毕现,诗曰:“皇唐二百八十年,柳氏家门世有贤。出众文章惟子厚,不群书札独公权。本朝事去同灰烬,圣代吾思绍祖先。感叹尽应馀庆在,今来见汝又堪怜。”这可以看作他改字“绍先”的注脚。
柳开以肩愈、绍先之志投身古文运动,先试先行。宋吕祖谦编选《宋文鉴》,选了他《来贤亭记》《补亡先生传》等多篇文章。清高步瀛编选《唐宋文举要》,宋文首选便是柳开的《应责》一文,继后是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丰乐亭记》等。他在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中,是做出了成绩和贡献的。
柳开存世诗不多,七绝《塞上》极为有名,诗曰:“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短短四句,仿佛一支画笔在蓝天、白云、碧草间勾勒,画面感十足。当时也确实有人希望用其意画成图画去欣赏,宋张师正《倦游杂录》卷三载:“冯太傅端尝书云:‘鸣骹直上一千尺……’谓坐客曰:‘可图于屏障。’乃柳如京(柳开任过如京使)《塞上》诗也。”也确实有人画成了图画,明杨慎《升庵外集》卷七十八记载说,明代“犹有此图稿本”。
柳开于宋太祖开宝六年(973)举进士,初授宋州司寇参军,迁右赞善大夫、监察御史,后历常州、润州、全州等多地知州,以擅长治狱著称。
在性格上,柳开豪放不羁,仗义疏财,遇事千金散尽而不吝。据《宋史·柳开传》记载,在大名府时,他曾于酒肆遇到一位来自京师的酒客,因贫不能葬亲,柳开主动问起所需费用,对方说“二十万钱足矣”。柳开立刻售卖家财,凑得白银百余两,又添上数万钱交给对方。罄其所有,帮助一个素昧平生的人渡过了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