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在没有现成博物馆经验可供借鉴的条件下,天津广智馆的发起者们出海学习,又以济南广智院为参考,结合天津的社会现实,以“广开民智”为宗旨,借助创建博物馆的形式,肩负起保存文物标本、传播知识文明、服务社会大众的历史责任。广智馆的管理者在开创和推动博物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传播文明、启发民智的人文理念,矢志不渝、一往无前的创业精神,服务社会、一心为民的公众意识,让人可歌可敬。
广智馆建成后的大胆创新,打破了旧时“玩赏古董”“藏重于用”的旧理念束缚,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关注公众参与,并尝试博物馆与观众二者间的融合与体验,进而促进社会发展。应该说,这从某种程度上契合了后来海外新博物馆运动的思想。也就是从“藏品到观众”“从物到人”这样一个博物馆的发展方向。
100年后的今天,世界博物馆学理论日新月异,我国在博物馆领域的建设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结合当下博物馆事业的实际受关注状况,有必要进一步开拓思想,让博物馆更多地融入社会,更多地关注民众,更大程度上发挥其社会功能,担当其社会责任。
英国博物馆学会发表的《21世纪博物馆宣言》中指出:“在社会经济的冲击下,广义的博物馆是科学与艺术普及教育或终身学习的中心……是社会变迁与促进文化理解的机构。典藏人类文化遗产的博物馆是创造力的触媒,是旅游与观光的关键伙伴,也是文化研究与创新事业中重要的一环。”事实上,博物馆早已摆脱了单纯的文化机构的标签,演化出多重身份。在当今,它是将社会、公众、艺术、历史相连的连接口,更是人类情感的容器,呈现出非同寻常的人文关怀与社会亲和力,成为沟通交流的广阔平台。可以说,博物馆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以全方位、整体性与开放式的洞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从1925年成立到1952年并入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天津广智馆走过了27年的历程。
从1925年成立到2025年的今天,天津广智馆更是见证了中国博物馆一个世纪的发展光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