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吃捞面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19版:副刊津沽       上一篇    下一篇

  伏天的美食,最好吃的就是捞面了。这种面食俗称“凉汤”,也叫“过水面”,是当年盛夏时节津沽农家美味饭食之一。

  那时,三夏大忙过后,村里迎来夏粮(也就是小麦)的口粮分配,虽然小麦在口粮里占比不大,但是农家还是拿出其中一部分磨成面粉,在炎热的伏天享受细粮吃食的美味。捞面也就成了当时最可口的甚至也能解暑的一种面食。

  在我小的时候,大人小孩都是油水少、饭量大,吃一顿捞面,人口多的家庭要用几斤面粉,有的大肚汉一顿甚至能吃上六七碗。捞面都是用手擀的,要用一个大盆和面,面要和得硬实,有擀劲儿。擀面杖是长长的粗圆形木棍,擀面要花费不小力气,由于农家没有电扇之类纳凉用具,农家主妇擀面条,要时不时地擦拭脸上和身上的汗水,导致汗水常常滴洒在面条上。现在,回忆当年伏天奶奶和母亲为全家人擀面条的情景,我还记得她们一边擀面条、一边用手揩汗,脸上和身上留下面粉的痕迹,面条擀完了,人也快成了“面人”。

  伏天吃捞面,是那时孩子们最渴望的。伏热难捱,在酷暑时节吃上一顿用清凉的井水捞过的面条,顺口、解暑,更解馋。家中一说要吃捞面,我便极度盼望。奶奶和母亲擀面条时,我总是守在面板旁,希望面条早点擀好,条件反射中,口水直往肚子里咽。为了使捞面吃得清凉爽口,父亲会特地从村中那口老井挑来一担“井拔凉”(即当地人对井水的别称),等滚烫的面条出锅后,便把面条放入盛着“井拔凉”的大盆里。面条清凉,才是真正的伏天捞面。

  家里吃捞面,打的卤有西红柿炒鸡蛋、炸酱,菜码儿有蒜泥、黄瓜丝等,有时还用豆角炒鸡蛋打卤,我还吃过黄瓜炒鸡蛋打的卤。有时,奶奶用食用油炸花椒油拌捞面,也是别有风味。

  当年从初伏到末伏,家里至多吃三次捞面。所以,伏天家里每次吃捞面,我都敞开肚皮,可劲儿地吃,一连吃几碗,还觉得不解暑,母亲便在一边叮咛:“少吃点,别撑坏了!”

  捞面吃撑后,我还要和小伙伴们相约跑到村外,跳入渠水中,一通玩水。很快,捞面的饱食感就消失了,但捞面的美味在心里久久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