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聊斋》中的天津元素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19版:副刊津沽       上一篇    下一篇

  日前,由《长安三万里》原班人马打造的电影《聊斋:兰若寺》在全国公映。古典志怪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重新通过大银幕点亮观众的视野。

  《聊斋志异》原著中有5篇故事与天津相关,分别是卷七《商妇》《阎罗宴》,卷八《禽侠》《鸿》及《小棺》,主要涉及鬼神灵异、动物传奇两大类。这几篇虽然情节简单,但也自有其特别的意蕴,值得深思。正如清代刘堮在《蒲柳泉聊斋志异》诗中所云:“此书虽然涉荒怪,亦有寄托非妄云。奇思无穷笔力逞,未必无助于斯文。”

  虽然作为乡村私塾先生,蒲松龄人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居于山东故里淄川县,但其创作,也曾深受津沽地域文化的滋养。大运河连接山东和天津,交通便利,贸易兴盛,文化交流自然也频繁。例如,《禽侠》故事发生在天津某寺,有两只鹳在大殿的鸱尾(屋脊正脊两端的饰物)上筑巢育儿,却连续三年被藏身于天花板上的巨蛇吞食幼雏。第四年蛇复至,鹳引来一大鸟为援助,大鸟如天降神兵,以利爪断蛇首、毁殿角,鹳目送恩人远去。两只幼雏,一死一生,生者被僧人搭救置于钟楼上,鹳将其哺育长大后才离去。本文虽曰“禽侠”,但鹳身上体现的弱者隐忍复仇,颇有《赵氏孤儿》的悲剧之美。《聊斋志异》有相当一部分故事非蒲松龄自创,乃是取材于前人典籍加以改编。此类禽鸟互助复仇的模式此前已多次出现:杜甫《义鹘》诗写健鹘帮苍鹰斗白蛇,护幼雏,歌颂侠义,“聊为义鹘行,用激壮士肝”。宋代洪迈《夷坚志》夷坚甲志卷五《义鹘》,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三一《群鹊招鹳》,明代董德镛《可如》卷一《任侠》等都载有类似故事。天津靠海,湖泊港汊罗布,水草丰美,多禽鸟栖息,且有大悲禅院、荐福观音寺、潮音寺以及蓟州区的千年瑰宝独乐寺。蒲松龄也许受到启发,将发生地嫁接至天津,又或许当时天津确实发生过这种事。

  同时,《聊斋志异》也反向塑造了天津的文学传统。晚清天津文人李庆辰受《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影响,仿作《醉茶志怪》四卷,收录346篇文言短篇小说,融入地方特色,时有新意,问世后颇为流行。近代天津说书名家陈士和曾改编过上百段聊斋评书,以方言俚语演绎,广受赞誉,不仅传播了聊斋文化,也为天津曲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无独有偶,毕业于南开大学的追光动画总裁于洲,也选择将天津人熟悉的聊斋故事搬上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