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无论出多少汗 货物一件不能少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07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35岁 宋然然

  封包岗位上的“精准把关人”

  28岁 刘泰航

  装车岗位上的“体力担当者”

  气温闷热难耐,在天津顺丰通年转运中心内,温度更是比室外高出3℃-5℃。就在这样闷热的环境中,宋然然和刘泰航两位普通的快递从业者,日复一日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汗水保障着每一个包裹能够准确、及时地送达。

  “只要细心点,出错的概率就小很多”

  在天津顺丰通年转运中心三楼的小件操作区里,35岁的宋然然正低头核对刚封好的包裹标签,指尖在纸面快速划过,以确认信息无误。她的工作服后背已被汗水浸透,但手上的动作丝毫未停。“一个包裹里塞着二三十件小件,赶上高峰期,一天经我手的就得过千件。”她边说边封箱,动作麻利得不带半点迟疑,“这活儿容不得半点马虎。”话音刚落,她已将封好的包裹推上流水线。

  小件操作区面积2万平方米,由于区域内24小时不间断运行着数十台各式机械设备,使得室内温度甚至比室外高出3℃-5℃。宋然然表示:“机械设备散热不断抵消着制冷设施的作用。”

  宋然然今年35岁,已经在天津顺丰通年转运中心工作四年。她的主要工作是封包并核对包牌,确保包裹能够按照正确的流向抵达目的地。封包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难点不少。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对包牌,这直接关系到包裹能否准确送达目的地。稍有疏忽就可能让包裹“走岔路”。“每一个包裹都有其固定的流向,通过映射代码来区分,目的地细致到具体的网点甚至投递员负责的区域。”宋然然解释道,所以她必须仔细核对包里的件与包牌是否一致,确保不会出现差错。

  转运中心的货量时多时少,12点到14点是货量最大的时段。这时,宋然然和同事们的脚步更快了,封包的动作也跟着提速。“正常情况下,包裹满了机器上方会亮指示灯,但货量大的时候,如果几个包裹同时待封,就来不及了。”她边说边快步走向另一排货筐,目光扫过堆积的快件,“必须来回巡视着看,只要够了封包量,马上动手。尤其到了“双十一”这类电商促销期,货量会骤然激增,最多时一天超过百万件,对她和同事们来说,更是一场“硬仗”。?

  在操作区穿梭,日均步数近万。“最熬人的就是来回走,一天下来脚底板又酸又胀。”她低头捶了捶腿,语气里却没什么抱怨,“但干久了也习惯了,这就是咱的工作常态。”话音未落,她又转身走向亮起提示灯的区域。

  “只要细心点,出错的概率就小很多。”宋然然始终紧绷着细心这根弦,核对包牌时总会多看两眼,封包前再检查一遍,凭借着这份高度的责任心,她在工作中很少出错。她心里清楚,自己哪怕出一点小失误,都可能让包裹流向出错,影响后续所有环节,耽误客户收到包裹的时间。

  “单看一件不重,可加起来就沉得压手”

  在装车区,刘泰航正把一件件包裹码进车厢,闷热的空气,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单看一件不重,可架不住量多,加起来就沉得压手。”他直起腰喘了口气,又弯腰抱起三件包裹往车厢里送。

  刘泰航今年28岁,入职顺丰已经四年,负责装车工作。这个岗位对体力的要求极高,每天的工作都充满了挑战。刘泰航估算一下,每天要搬3000多件,一次抱两三件,就得在货堆和车厢间来回跑1000趟,他说着,又将一批包裹稳稳码在车厢角落。

  装车工作有着严格的流程。快件经过自动分拣设备落到滑槽后,刘泰航需要核对快件的面单,确认其流向是否与卡位的固定流向一致。虽然设备识别的准确率很高,但仍有一定的出错率,所以每一个快件都不能掉以轻心。

  刘泰航告诉记者,装车看着是力气活,其实讲究不少。生鲜、易碎品这些得拎出来优先安排,码放时更是得守着“大不压小,重不压轻”的规矩,“尤其像是生鲜包裹,必须放在离车门最近的地方,夏天车厢里跟闷罐似的,要是放得深了,卸车时耽误几分钟,东西就可能坏了。”说话间,他又伸手把几个印着“易碎”标识的包裹轻轻摆到最上层。

  高温天气对刘泰航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在最高温的时候,车厢比室外温度更高,他的衣服很快就会被汗水湿透,干了之后就会出现汗碱。“现在我最喜欢的是速干衣。”除了高温,遇上暴雨、大风这些恶劣天气,装车更添难度,脚下容易打滑,还得护着包裹不被淋湿。但无论天气如何,该装的货一件都不能少,进度半点耽误不得。

  尽管工作辛苦,但刘泰航认为这份工作的回报还是相对较高的。“在快递行业,像卸车、装车这些体力劳动,虽然辛苦,但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

  在高温下,还有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快递的顺畅流通默默奉献着。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坚持,诠释着责任与担当,让每一个包裹都能早日到达收件人的手中。

  文/摄 记者 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