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摊获赞,跑楼送餐叫停
孩子暑期实践怎么做才靠谱?
日期:08-20
长沙夜市的人间烟火里,11岁的“糯米”活脱脱一个“小掌柜”。调制奶茶、收钱找零、招呼客人,动作麻利,还带着孩子特有的那股认真劲儿。一个月下来,他的小奶茶摊营业额近4000元,刨去成本,净赚3000元。而在深圳华强北,摩天写字楼的电梯间,一群胸前挂着收款二维码的“小孩哥”来回穿梭,为每单一两块钱的跑腿费争分夺秒。
同样是孩子的暑期“社会实践”,前者赢得一片叫好,后者却被街道办紧急叫停。反差为何如此之大?华强北的孩子们,在陌生电梯间、车流里钻来钻去,高温餐品烫手、环境复杂、陌生人风险暗藏。这更像是外卖平台严苛算法之下,骑手们把“最后100米”这个烫手山芋,转到了孩子手上。万一发生坠梯、碰撞或意外伤害,责任注定是一团扯不清的乱麻。
再看长沙的“糯米”,他背后依托的是成熟、热闹的夜市生态和家庭丰富的餐饮经验,风险被家长稳稳兜住。小家伙事先自学技术、认真调研选址,甚至学会了生意经。这分明是一个生动的“小老板”成长记,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华强北的“小孩哥”们,多是市场商户的孩子参与其中,多少夹杂着家长的无奈:“孩子在家也是刷手机,大人忙着打工,实在顾不过来。”
华强北街道果断叫停跑腿代送后,迅速开放免费暑托班,联动博物馆等九大文化场馆免预约开放,延长图书馆服务时间。这份公共服务的“补位”值得掌声,体现了担当。叫停跑楼与点赞摆摊,看似背道而驰,实则殊途同归,都是为了给孩子守住安全底线,护航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成长体验。
那么,如何让孩子安全地接触社会、体验劳动?清晰的规则至关重要。低风险活动,像小区跳蚤市场、社区公益服务,不妨多给些鼓励;中风险体验,比如短暂的职业见习,必须有专业监护;而穿梭于车流不息的高密度交通区、从事重体力劳动等高风险活动,则必须坚决亮红灯,没商量。
天津社区的实践,提供了安全有益的范本。河西区秀江园社区联合交警、消防等单位,让孩子们在民警叔叔手把手指导下体验交通执勤,在超市经理带领下学习理货;滨海新区北苑社区组织分年龄段急救培训,指导青少年现场模拟操作。在确保安全和学业的前提下,支持孩子们基于兴趣的适度探索与成长试炼。
暑期实践的价值,不在创收多少,而在思维的启蒙与人格的塑造。社会要做的,不是将孩子锁进书房,也不是推上街头,而是筑起一道有护栏的成长赛道,让每个孩子,无论家庭背景如何,在安全的边界内自由奔跑,真实地体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