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田晓东
1937年10月12日,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已经打响三个多月。是日中午刚过,一支由6架轰炸机组成的中国空军飞行队,从基地秘密起飞,直奔天津塘沽港口,对日寇舰只、军需品码头实施轰炸。
下午2时15分,中国军机飞抵塘沽上空,正值敌运输舰靠岸,忙于卸载军需品。敌海岸守卫队一见我空军飞机,纷纷逃窜。中国军机轮番向敌运输舰及码头俯冲,接连掷下十余枚炸弹。四弹命中一艘敌运输舰,立刻爆炸起火。港口附近有西方目击者称,飞机来自南北两个方向,在沿河两岸码头至少投下多枚炸弹。飞机来袭时,许多建筑上的日本旗被慌忙撤下,现场一片混乱。轰炸了运输舰及码头后,我军机迅速转向塘沽火车站,站房随即中弹被焚。
此次远程轰炸,完全出乎日军意料。轰炸不仅破坏了敌运输,更鼓舞了沦陷区的天津百姓,大涨全国军民抗战的士气。
中国空军轰炸塘沽港前后还发生了哪些故事?这得从天津出生的飞行家孙桐岗说起。
积极践行“航空救国”
孙桐岗,出生在天津。1928年由冯玉祥派往德国学习飞行,先后在多所航空学校学习。1933年6月26日,圆满完成学业的孙桐岗,驾驶自购的德制克莱姆-32型运动飞机,从德国福尔特起飞,经土耳其、叙利亚、波斯(今伊朗)、印度等国家,于7月24日飞抵终点南京。
当时,孙桐岗驾驶的飞机机身涂成了橘黄色,机身左侧有“航空”,右侧有“救国”的黑字,飞机平稳降落南京明故宫机场后,受到军政人员及广大民众热烈欢迎。此次单机单人飞行,横跨欧亚两大洲,历经15国,总航程达1.2万千米,历时29天,空中实际飞行130小时,堪称世界航空史上的壮举。
作为孙中山先生倡导“航空救国”的践行者,1933年10月27日下午,在全国巡回宣传的孙桐岗、王祖文从北平机场起飞,先在北平城上空绕行一周,散放传单,上书“航空救国”“飞机是救国先锋”“空防就是国防”“飞机是交通利器”等标语,然后飞往天津。
下午3时40分,两架飞机飞临天津东局子机场,绕场三周后降落。受到政府要员及机关团体三千多人的迎接。随后,孙桐岗发表演说:“珠江流域飞机,由英人驾驶;长江流域,由美人驾驶;由南京至北平,以至新疆,则由欧亚航空公司之德人驾驶。且华北各地,敌机任意盘旋,殊为痛心。我国如再不提倡航空,将日趋灭亡”。他呼吁“航空救国”,“提倡航空,可分两种步骤:一为培养人才,一为自造。体强者可学驾驶,体弱者可习制造,有资产者更应大资提倡,以使我国航空事业赶上欧美各国”。演说完毕,主持人提议设立“‘天津号’飞机筹购委员会”,到会诸位充当发起人,当场推定张伯苓、王韬等25人为常委。
随后几天,孙桐岗、王祖文密集出席宣传活动,在对天津学联的演说中,孙桐岗形象地比喻“法国仅栗子大,有飞机五千架;中国如巨瓜,飞机只三百架”,唤起广大爱国学生对“航空救国”的热情及紧迫感。
11月2日上午,孙桐岗飞抵山东济南。在济南期间,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身着飞行服,乘坐孙桐岗驾驶的飞机,由张庄机场起飞,绕泉城飞行两周,把“航空救国”传单和戏目海报一同散向空中,达到出奇的宣传效果。
经过历时半年的飞行宣传,“航空救国”“空防就是国防”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孙桐岗成为全民心目中“飞行勇士”的代表。
飞行勇士 脱险归来
中日开战以来,面对日军对我城市、军民狂轰滥炸,不可一世。陕西三原人姚伯麟悲愤地写下《盼飞机助阵》诗:“设备空军安在哉,献机万众费疑猜。敌邦肆意施轰炸,不见飞行勇士来。”附注说明:“七七事变前,中日开战之声甚嚣尘上。国民感于义愤,踊跃输将,捐献飞机款,以备政府抗战。讵战事发动以来,敌在北方一带,滥施轰炸,对故都然,对天津然,对南开及各战线亦罔不然。不闻我机出而助战,挫其凶锋,一任敌肆无忌惮,到处破坏,如入无人之境也。”
姚伯麟说的“国民感于义愤,踊跃输将,捐献飞机款,以备政府抗战”,是真实的。
1934年2月,铁道部直辖平汉路、津浦路等12条线路员工踊跃捐献飞机款83万多元,购买美国霍克-2驱逐机10架。1936年10月底,全国购机捐献达到650余万元。这笔巨款大部用于购买美国新式战机和零部件,连同广东空军,共装备了102架霍克-3驱逐机。至全面抗战开始时,中国空军拥有多国制造的各种型号飞机620余架,但能作战的飞机只有305架,远不及穷兵黩武、疯狂扩军备战的日本空军。
1937年8月13日凌晨,淞沪会战打响。14日,孙桐岗率机从安徽广德空军基地出发,轰炸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上午的首次攻击便命中敌旗舰“出云号”尾部。下午,孙桐岗率队再次起飞,冒着敌高射机枪的封锁,在公大纱厂与招商局码头之间,敌军司令部到狄思威路的一段发起攻击,爆炸引发11处起火,给敌军布下了一个大火网。一架敌机升空拦截,被自家地面炮火击中,成了殉葬品。此战我军损失一架飞机,飞行员任云阁阵亡;一架被击伤,但驾驶员祝鸿信凭借高超的技术,让受伤的战机在虹桥机场着陆。
10月12日,孙桐岗受命率机轰炸塘沽。快要飞抵塘沽之时,孙桐岗驾驶飞机的螺旋桨突然脱落,他只好一面示意战友继续前进,轰炸任务不变,一面把飞机滑翔降落在渤海岸边一块沙洲上。附近的几个渔夫驾着小船过来,惊讶地望着身着飞行服的孙桐岗和刘姓掷弹手下了飞机,还以为是日本人。经过解释,渔夫明白他们是中国空军,是要去轰炸日本人的。渔夫刚把二人渡到岸上,远处跑过来一队穿着黄绿色服装的人,孙桐岗立即和同伴持手枪卧倒警戒。这些人原来是战前守卫海岸的警察,足有二百多人,他们不甘投敌从伪,时届晚秋,还穿着夏天的制服流浪,不知何去何从。孙桐岗得知原委,表示愿意带领他们前往山东,投奔中国的部队,众人齐声响应。
经过一昼夜急行军,走了280华里的荒僻小路,来到山东境内。在山东,孙桐岗很快给这队警察找到接收机关,及时配发了冬季服装。他们整装列队向孙桐岗敬礼,把那只带路的警犬送给了他。
孙桐岗和同伴略事休整,16日,携带警犬赶乘津浦列车南下。孙桐岗率队轰炸塘沽,却因飞机故障,错过了再次给敌“布下一个大火网”建功的机会。但在当时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中,尤其是在战友眼里,队长孙桐岗不仅是轰炸日军占领的塘沽一战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还为此次轰炸增添了一抹传奇。
受降先遣 表现出色
1942年,孙桐岗和美国援华航空队(飞虎队)密切合作,不断对日军长江舰队及其沿岸码头、汉口机场实施打击。1943年,孙桐岗率机与美国第14航空队陈纳德将军会师昆明。
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战胜了日本侵略者。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战败投降。21日,日军投降代表、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一行乘机前往湖南芷江洽降。23日,今井武夫接受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命令,新任命的南京地区空防司令孙桐岗等三名中国军官作为先遣人员,同乘日机前往南京。
临行前何应钦给孙桐岗下达指示,要判明日军动向,考察南京机场情况,迅即密电总部,以决定后续行动方案。24日,他一到南京(23日晚降武汉),立刻与曾经骄横跋扈、而今谦卑恭顺的对手展开接触,通过简短谈话,研判日本军人对投降到底有几分诚意。
孙桐岗来到南京大校场机场,宣布机场指挥塔由中国空军直接指挥。面对自己曾经驻扎过的铁鸟故巢,如今满目疮痍,他问随行的日本军官,能否把停机坪东侧的飞机转移到西侧?于是,荒寂的机场顿时忙碌起来。孙桐岗敏锐注意到一个细节,有的飞机不是直线滑行,而是蛇形绕行,像是躲避什么东西。他一面夸奖日军行动迅速,一面命令道:“把机场里埋的地雷都取出来,现在开始。”
第二天一早,孙桐岗再次来到大校场机场,他驾驶一辆汽车,在机场各处穿行,检查日本人取出地雷后修复的地面是否坚实。在焦急等待中,芷江方面终于收到孙桐岗通过南京日军电台发来的密电,可以按照第一方案执行。这保证了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陆军总司令部大礼堂的举行。
国士邦媛 琴瑟和鸣
孙桐岗仪表堂堂,自从德国单机飞回中国之日起,成了名人,私生活更成为关注的焦点。据说孔祥熙有个亲信李毓万,和孙桐岗的兄长孙桐萱熟识,想从中牵线,撮合孙桐岗与孔祥熙大女儿的婚事。没想到触怒了孔二小姐,孔二小姐自作主张,以李毓万和孙桐萱的名义广发喜帖,邀请宾客参加李家小姐与孙桐岗的婚礼。佳期当日,李府宾客盈门,李毓万费尽口舌解释,狼狈不堪,着实被捉弄了一回。
其实,孙桐岗早已心有所属,她就是天津法商学院毕业生孙贞女士。孙贞擅长体育,曾代表河北省参加过华北运动会,还爱好演剧,活泼健谈,与孙桐岗在天津做宣传时一见倾心。
1935年,孙桐岗前往意大利培训考察,孙贞随后前往,二人在意大利结婚。抗战初期,孙贞携两个儿子悄然回沪,长子飞飞交由娘舅代养,次子云云寄养在赵姓友人家。没有想到娘舅不上心,飞飞营养不良,得了出血的病,夭折了;赵姓友人则把云云当成宝贝,尽管数年没有得到一个铜板的补贴,却把云云养得健康可爱,真是有情重义。
孙桐岗于1991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病逝,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