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8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义的标准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18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父母仁德,孩子亦仁德。孩子小时候不仁德,说明父母仁德不足。孩子大了不仁德,说明孩子将父母留下丰厚的仁德财产挥霍殆尽。

  仁德如何而来?孟子称“集义”,即存仁德。而集义的过程就是致良知的功夫,这便是阳明先生的道理了。

  仁与义是一内一外的功夫。仁,是驻扎在内心的能量。有了仁的人才有义。义,是为外人服务的标准。比如义举、忠义等。

  为别人服务的标准是什么呢?让人家舒服。让身边人舒服幸福,就是大义。

  但这里有个问题,父母娇惯孩子、下属行贿领导等行为,也是让人家舒服,可以吗?

  不可以。

  义的标准是正。没有正,就不能谈义,所以叫正义。《易经·序卦传》:“蒙者,蒙也,物之稚也。”蒙,是事物在幼稚阶段的状态,事物刚开始的时候都称之为蒙,故为“童蒙”。《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童蒙养正”,这是圣人的功劳。所以,我一直宣称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要过多地学知识,而是要学仁义。

  这时有人会问:正的标准是什么?让他人舒服,让自己舒服,让所有人舒服,让天地万物舒服。

  “四个舒服”就是正,正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象。进驻内心就是仁,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义,对个人来说叫正气,对家庭来讲叫家风,对社会来说是文明。

  孟子的要求是把正气充盈在整个天地之间,叫浩然正气。正气,需要养。用仁与义来养。仁义欠缺,正义就会抬不起头、挺不起胸。

  浩然正气,是孟子之道,一以贯之是孔子之道。正,是“止”和“一”的组合。止,是《大学》止于至善的止。止于至善是人生最高境界的仁义。而“一”则是《尚书·大禹谟》的理论:惟精惟一。精,是专注;一,是唯一。

  人的一生就是在天地之间,将浩然正气一以贯之的过程。所以,需要集义。如此,生命无不美好,关系无不美好,岁月无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