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比喻洁白、美好。“玉人”指代容貌如玉的美女,唐元稹《莺莺传》:“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唐韦庄《秋霁晚景》:“玉人襟袖薄,斜凭翠阑干。”“玉女”“玉凤”“玉儿”皆指美女,《吕氏春秋·贵直》:“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唐李贺《秦王饮酒》:“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宋毛滂《蝶恋花》:“唤起玉儿娇睡觉,半山残月南枝晓。”
古代诗文多用“玉体”“玉面”“玉容”“玉貌”“玉仪”“玉步”等来形容美女的容貌举止——“玉体”形容美女肌肤润泽,三国曹植《美女篇》:“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唐李商隐《北齐二首》:“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玉面”指女子美好容颜,南梁简文帝《乌栖曲》:“织成屏风金屈膝,朱唇玉面灯前出。”“玉容”是对女子容貌的美称,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玉貌”,指女子如玉容貌,南朝宋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也借指美女,唐长孙左辅《古宫怨》:“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钗独相向。”“玉仪”指女子美好仪容,南梁江淹《丽色赋》:“故仙藻灵艳,冰华玉仪,其始见也。”“玉步”形容女子行步优雅,南梁费昶《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金波正容与,玉步依砧杵。”
另外,“玉泽”喻指美女眼睛的光泽,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美目扬玉泽,蛾眉象翠翰。”“玉颊”指美女容颜光润白皙,唐戴叔伦《早春曲》:“玉颊啼红梦初醒,羞见青鸾镜中影。”“玉指”,美女的手指,南梁武帝《子夜歌》:“口朱发艳歌,玉指弄娇弦。”《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之句,后以“玉纤”指美人手指。“玉爪”喻指美女的指甲,唐元稹《闺晚》:“红裙委砖阶,玉爪剺(lí)朱橘。”“玉笋”喻指美女洁白纤细的手足,唐韩偓《咏手》:“暖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
“玉箸”本指玉制的筷子,后喻指美女眼泪,南梁刘孝威《独不见》:“谁怜双玉箸,流面复流襟。”唐李白《闺情》:“玉箸夜垂流,双双落朱颜。”“玉啼”,指女子流泪。隋薛道衡《昔昔盐》:“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唐韩愈《城南联句》:“宝唾拾未尽,玉啼坠如枪。”昌黎集注:“洪庆善曰:‘以此咳唾喻珠玑,以啼泣喻玉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