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8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唐代“司马”故倦游

日期:08-18
字号:
版面:第13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江南进入梅雨季,双休日闲翻《全唐诗》,时不时就撞上“司马”,细究起来,才发现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都当过司马。

  “司马”始置于殷商,位次三公,掌军政与军赋,《史记·楚世家》云:“立子比为王……弃疾为司马。”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汉武帝定制的“司马”,主武事也,掌管军事之职,大将军所属部队分五部,各置司马一人领之;魏晋南北朝时,诸将军开府,府置司马一人,位次将军,掌本府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长;到唐朝,司马的职秩、权力进一步缩水,《唐六典·卷三十》曰:“永徽中,始改别驾为长史,大都督府长史仍旧正四品下,司马二人,从四品下……下州(户不满二万者为下州)刺史一人,正四品下。别驾一人,从五品上;司马一人,从六品上。”至中晚唐时期,下州司马的官阶降至八九品,唱响金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白居易就是九品小官。

  “安史之乱”后军阀割据,作为地方军阀重要助手的“司马”,权力有所抬升。为限制节度使权力,唐代宗李豫复置防御使,让司马掌军务的权力逐渐消失。从此,“司马”成了唐朝的一个闲官,广泛用于安置被贬官员。

  典型代表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案”,贞元二十一年(805)八月,唐顺宗李诵启动的“永贞革新”经历100多天便宣告失败,李诵被迫禅位给唐宪宗李纯,改革派首领王叔文及刘禹锡、柳宗元等被贬偏远之地,担任司马之职,远离政治中心。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10年的唐朝“诗豪”刘禹锡,纵情湘沅山水、民俗风情,留下“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等脍炙人口的诗篇;“唐宋八大家”之一、比刘禹锡小一岁的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在蛮荒山水间,他创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和家喻户晓的《捕蛇者说》,他将情感融入山水,以期“心凝形释”,求得解脱之道。

  纵情山水,有闲还得有钱。唐朝“司马”收入够吗?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书请求缉拿刺杀武元衡的凶手而被贬“江州司马”。他在《江州司马厅记》中作了记录:“月俸六七万,官足以庇身,食足以给家。”作为一个着“青衫”的“科级干部”,白居易官阶虽降,工资却不少。白居易于贞元十九年(803)吏部书判拔萃科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当时“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3年后,报考“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白居易又登第,授周至县尉(副县长)时“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两年后,升任京官左拾遗(从八品上),工资涨到“岁俸三十万”;元和五年(810),白居易调任京兆府户曹参军(正七品),升职涨薪令其“喜而言志”,兴奋之余,写了一首《初除户曹》:“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贬任江西江州司马,白居易的俸禄却达到任职以来最高值:“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事少高薪的“司马”成了游山玩水的“背包客”。白居易唱响了“登山寻水应无力,不似江州司马时”,刘禹锡留下了“何况菊香新酒熟,神州司马好狂时”,柳宗元创作了妇孺皆知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朝那些被贬的“司马”为疏解仕途苦闷游山玩水、进行精神自救的同时,纷纷替大好河山代言、留下大量流传不衰的精神印记,展示了古代知识分子面对逆境时的坚韧和超越。这种精神品质,超越了特定的时空限制,成为后世文人在困境中的精神资源和心灵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