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萌娃一拳一拳练出专注
昨天上午,在鼓楼附近,一群拳击学员正挥洒汗水。其中,一位佩戴小拳击手套的4岁男孩格外引人注目,他按照教练的指令认真挥拳;场地另一侧,一位曾因体重问题而感到自卑、如今却已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的年轻拳手正全神贯注地训练。
“后手、上勾、平勾......”昨天9:30,4岁的黄青阳准时出现在训练场,他是这里年龄最小的学员。尽管个头不高,眼神却格外专注,随着教练的口令,一丝不苟地练习直拳和步伐移动。
“他当初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拳台,没想到真的能够坚持下来。”黄青阳的父亲告诉记者,他们家住在鼓楼附近,经常带孩子来这里散步,“每次路过拳击协会训练场地,儿子总会停下来看很久,我注意到也有五六岁的孩子在学习拳击,便向教练咨询,但当时儿子才2岁多,看起来太小了。”直到半年前,他再次询问教练,看着这个熟悉的身影,教练决定给孩子一个尝试的机会。天津拳击协会副秘书长、教练张军告诉记者:“没想到第一节课,孩子就能够理解我教的动作,甚至一学就会。”
从3月正式训练至今,黄青阳每周都准时出现在训练场,从9:30至11:00,一个半小时的课程从不缺席。原本担心孩子小,只是一时兴趣,没想到他对拳击的热情远超预期。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教练说正常训练,黄青阳的身影就会出现。有一次大风天,就来了两三个孩子,黄青阳坚持练完了全程。
训练中难免有疲惫时刻,黄青阳偶尔也会流露不耐烦,但从未说过放弃。在家时,他还会主动练习新学的动作,把拳击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半年的拳击训练,给孩子带来显而易见的变化:“身体壮了,劲头足了,专注力也提高了。”父亲笑着说,“我们夫妻俩都是比较文静内向的,儿子以前也这样,白白净净的,没想到这半年变化这么大。”如今,黄青阳不仅性格变得更加活泼,看上去也晒黑了不少,“他的握力也增强了,最难得的是,他知道只有戴上拳套时才能挥拳,平时不会随意挥舞。”
287斤少年一步一步击碎自卑
在另一侧训练场上,19岁的孙颢铭正进行高强度的对抗训练。谁能想象,7年前的他体重高达287斤,因肥胖而感到自卑和内向,连走路都显得吃力。如今,他不仅成功减重,还在不久前荣获全国大学生拳击赛冠军。
孙颢铭的父亲曾在鼓楼附近卖小吃,看到有人练拳击,便询问教练是否可以让自己内向的儿子加入训练。孙颢铭的父亲透露,自从儿子六岁那年家庭遭遇变故,他性格发生了巨大转变,“我们爷儿俩相依为命,靠领取低保维持生活。我总担心孩子挨饿,没想到他最后体重飙升到287斤。”而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他的自卑和内向。
那时的孙颢铭,体能极差,走几步便气喘吁吁,连最基本的拳击动作都难以完成,但教练们并未放弃,根据他的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手把手指导,花了一年的时间,才达到正常训练水平。
7年里,别人几次就能掌握的动作,他需要反复练习一个星期;不能来训练的日子,他就在河边、树林里坚持每天训练3小时,跳绳从最多跳两三个,练到能双跳、连跳。
拳击不仅改变了他,也影响了整个家庭。曾经“半夜哭”、不愿与人交流的他,如今是大学学生会成员,并能自信地在全校做自我介绍:“我是一名拳击运动员”。“练拳击救了他,也救了我们家。”父亲感慨道。
而父亲的支持是孙颢铭坚持的重要动力。7年来,无论刮风下雨,父亲都用残疾三轮车接送他训练,寒暑假还陪他去天津队参与集训。而他也从被照顾者成长为家里的“顶梁柱”,学会分担家务,照顾父亲。
如今,孙颢铭不仅拥有国家一级运动员证,还多次在比赛中获奖。就在上个月,他荣获2025中国大学生拳击比赛男子乙组+90公斤比赛冠军。谈及最感谢的人,他毫不犹豫地说是师父张军,“360天如一日的指导,他不仅教技术,更教我做人。”
“从那个被嘲笑的胖少年,到赛场上自信挥拳的运动员,拳击赋予他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是毅力、自信与融入社会的勇气。在拳击协会‘大家庭’的滋养下,这个曾迷失在肥胖与自卑中的少年,用汗水和坚持打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天津拳击协会会长刘玉贵表示,协会多年来致力于推广拳击运动,学员年龄跨度从4岁到50岁不等,“拳击不分年龄,只要热爱,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文/摄 记者 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