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9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经典常谈

日期:08-16
字号:
版面:第14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五、《尚书》·第三(5)

  唐太宗时,因章句繁杂,诏令孔颖达等编撰《五经正义》,高宗永徽四年(653年)颁行天下,考试必用此本。《正义》成了标准的官书,经学从此大统一。那《尚书正义》便用的伪《古文尚书》孔传。伪孔定于一尊,马、郑便更没人理睬了,日子一久,自然就残缺了,宋以来差不多就算亡了。伪《古文尚书》孔传如此这般冒名顶替了一千年,直到清初的时候。

  这一千年中间,却也有怀疑伪《古文尚书》孔传的人。南宋的吴棫首先发难。他有《书裨传》十三卷,可惜不传了。朱子因孔安国的“古文”字句皆完整,又平顺易读,也觉得可疑。但是他们似乎都还没有去找出确切的证据。至少朱子还不免疑信参半,他还采取伪《大禹谟》里“人心”“道心”的话解释四书,建立道统呢。

  元代的吴澄才断然地将伏生今文从伪古文分出。他的《尚书纂言》只注解今文,将伪古文除外。明代梅鷟著《尚书考异》,更力排伪孔,并找出了相当的证据。但是严密钩稽决疑定谳的人,还得等待清代的学者。这里该提出三个可尊敬的名字。

  第一是清初的阎若璩,著《古文尚书疏证》。第二是惠栋,著《古文尚书考》。两书辨析详明,证据确凿,教伪孔体无完肤,真相毕露。但将作伪的罪名加在梅赜头上,还不免未达一间。第三是清中叶的丁晏,著《尚书余论》,才将真正的罪人王肃指出。千年公案,从此可以定论。这以后等着动手的,便是搜辑汉人的伏生《尚书》说和马、郑注。这方面努力的不少,成绩也斐然可观。不过所能做到的,也只是抱残守缺的工作罢了。

  伏生《尚书》从千年迷雾中重露出真面目,清代诸大师的劳绩是不朽的。但二十九篇固是真本,其中也还该分别地看。照近人的意见,《周书》大都是当时史官所记,只有一二篇像是战国时人托古之作。《商书》究竟是当时史官所记,还是周史官追记,尚在然疑之间。《虞夏书》大约是战国末年人托古之作,只《甘誓》那一篇许是后代史官追记的。这么着,《今文尚书》里便也有了真伪之分了。

  诸子·第十(1)

  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发达的时代,在中国学术史里是稀有的。

  春秋末年,封建制度开始崩坏,贵族的统治权,渐渐维持不住。

  社会上的阶级,有了紊乱的现象。到了战国,更看见农奴解放,商人抬头。这时候一切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制度,都起了根本的变化。大家平等自由,形成了一个大解放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