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9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经典常谈

日期:08-15
字号:
版面:第18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四、《尚书》·第三(4)

  后来张霸的再传弟子樊并谋反,朝廷才将那书毁废,这第一部伪《古文尚书》就从此失传了。

  到了三国末年,魏国出了个王肃,是个博学而有野心的人。他伪作了《孔子家语》《孔丛子》,又伪作了一部孔安国的《古文尚书》,还带着孔安国的传。他是个聪明人,伪造这部《古文尚书》孔传,是很费了心思的。他采辑群籍中所引“逸书”,以及历代嘉言,改头换面,巧为连缀,成功造了这部书。他是参照汉儒的成法,先将伏生二十九篇分割为三十三篇,另增多二十五篇,共五十八篇,以合于东汉儒者如桓谭、班固所记的《古文尚书》篇数。所增各篇,用力阐明儒家的“德治主义”,满纸都是仁义道德的格言。这是汉武帝罢黜百家、专崇儒学以来的正统思想,所谓大经、大法,足以取信于人。只看宋以来儒者所口诵心惟的“十六字心传”,正在他伪作的《大禹谟》里,便见出这部伪书影响之大。

  其实《尚书》里的主要思想,该是“鬼治主义”,像《盘庚》等篇所表现的。“原来西周以前,君主即教主,可以为所欲为,不受什么政治道德的约束。逢到臣民不听话的时候,只要抬出上帝和先祖来,自然一切解决。”这叫作“鬼治主义”。“西周以后,因疆域的开拓,交通的便利,富力的增加,文化大开。自孔子以至荀卿、韩非,他们的政治学说都是建筑在人性上面。尤其是儒家,把人性扩张得极大。他们觉得政治的良好只在诚信的感应,只要君主的道德好,臣民自然风从,用不到威力和鬼神的压迫。”这叫作“德治主义”。看古代的档案,包含着“鬼治主义”思想的,自然比包含着“德治主义”思想的可信得多。但是王肃的时代早已是“德治主义”的时代,他的伪书所以专从这里下手。他果然成功了。只是词旨坦明,毫无佶屈聱牙之处,却不免露出了马脚。

  晋武帝时候,孔安国的《古文尚书》曾立过博士,这《古文尚书》大概就是王肃伪造的。王肃是武帝的外祖父,当时即使有怀疑的人,也不敢说话。可是后来经过怀帝永嘉之乱,这部伪书也散失了,知道的人很少。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发现了它,便拿来献到朝上去。这时候伪《古文尚书》孔传便和马、郑注的《尚书》并行起来了。

  大约北方的学者还是信马、郑的多,南方的学者才是信伪孔的多。等到隋统一了天下,南学压倒了北学,马、郑《尚书》,习者渐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