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但在美国的犹他州,却有一片占地面积达43.6万平方米的“独木林”,名叫“潘多”,在拉丁语里意为“扩展”。不少游客来这里之前,都会以为林中只有一棵巨树,但在实地探访后,几乎都会惊讶地发问:“这不是一片杨树林吗?”放眼望去,只见数万棵高大挺拔的杨树连成广袤的一片,树冠碧绿,树干银白,枝叶相接,树与树之间的地面上绿草如茵。这种杨树的叶柄比较扁平,只要有微风扰动,就会灵活地颤动,发出簌簌的声音,因此得名“颤杨”。当秋天到来时,整片树林的叶子都变成灿烂的金黄色,在风中翩翩飞舞,宛如千万只金色蝴蝶,点缀着秋日的风景。
“潘多”由47000多棵颤杨树组成,这几万棵树都是同一棵树的“克隆分身”——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从树根上直接发出新芽、长成大树,基本不需要通过授粉、结种子的方式繁殖。这片森林里的所有树木都拥有同样的基因,具有相同的特征,共享同一片根系,所以被科学界认定为单一的生物体。
尽管单棵颤杨树的寿命只有100多年,但在不断的新陈代谢中,“潘多”的寿命得以延续。在北美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克隆”颤杨树林的情况,但“潘多”是其中最大的。根据基因组随时间的变异率估算,它已经在地球上至少生存1.6万年了。构成“潘多”的所有子树的总重量达到6600吨,使它成为当之无愧的全世界最重的树,在全球生命体的重量排序里也位居前列。
上万年来,“潘多”经历了大自然的许多次考验,在无数次干旱、暴风雨、野火等自然灾害中幸存下来。在它形成的“林”中,有几十种植物和多种动物与之共生,实现了生态的和谐。然而,现在“潘多”也面临着一定的生存危机。几十年来的航拍图像对比发现,林中的新生树木呈现减少的趋势,显示出明显的衰败迹象。
造成“潘多”生存危机的主要原因,竟然和人类有关。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捕猎和干扰,狼、熊、美洲豹等食肉动物数量下降,缺少天敌的鹿、麋鹿等食草动物大量增加,它们经常啃食颤杨树的幼苗,破坏了“潘多”的更新能力。“潘多”所在地的林业管理部门发现,“潘多”区域内有一片几十年前建造的围栏,被它隔开的区域名叫“竹园”,颤杨树幼苗在里面得以成功生长,和区域外形成较为明显的对比。成熟颤杨树的树皮被鹿啃伤后,更容易被害虫和疾病侵袭。此外,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使得“潘多”所在的地区年平均温度升高、降水减少,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高温也会带来更多的野火灾害。保卫“潘多”已经刻不容缓,这不仅是保卫一棵树,也是保卫它所庇护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