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天津轨道交通集团获悉,近日,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轻轨司机在津为期90天的实操培训进入新阶段——跟岗见习和停运后驾驶练习阶段,离他们成为正式的轻轨列车司机更近了一步。作为中亚首条全中国标准轻轨线路的首批骨干司机,他们肩负着将中国先进技术标准与安全规范带回阿斯塔纳的重任。此次深度实训,标志着中国轨道交通运营经验与技术标准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速输出。
针对当地气候特点
定制培训课程
据悉,为了锻造技术过硬的司机团队,天津轨道交通集团为实训课程精心设计了“模拟驾驶、跟岗见习、停运后驾驶练习”三个阶段。同时针对阿斯塔纳当地多风、多雪、严寒等气候环境,培训师利用驾驶模拟器为学员量身定制强风天气、雨雪天气、突发火情等场景课程,特别强化了-40℃低温制动系统排故、积雪轨道防滑驾驶等极端工况下的实战技能,学员在仿真场景中反复锤炼列车精准操控能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帮助学员更好的适应驾车环境。
据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所属咨询公司副总经理郭宏介绍,天津轨道交通为哈方学员精心打造了“三维一体”的实战化培训课程,即“理论培训+实操培训+跟岗培训”紧密结合。课程按照“先安全后实操、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在津期间主要分为静态检车作业、静态调试作业、实训基地全功能模拟器训练、白天观摩跟岗实训和夜间实操跟岗培训五个阶段。“国内的培训重点是培养骨干成员,要确保第一批骨干学员能熟练掌握统一的中国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郭宏表示,将来,在轻轨开通运营前,经过国内培训的这些学员,在哈方就可以扮演“本土师傅”的角色,带领本岗位的同事进行实操。这样一来,既能整体降低成本,又能突出重点,培养出哈方急需的岗位人才。
“厘米级”操控精度
反应速度“秒级”
“为了帮助学员快速适应高强度实训节奏,我们采用‘理论-模拟-实操’交叉教学法。”培训师张垚介绍,比如近期培训课程,上午讲解车辆电气系统理论、应急故障处置流程,下午在模拟器演练及故障排查,次日夜晚结束运营后,带大家到线路上实操验证。每周还会安排“复盘会”,让大家分享经验,同时也会用天津地铁真实案例引导学员讨论。
“开轻轨列车,差一点都不行!我们得让学员把‘厘米级’的操控精度和遇到突发状况时‘秒级’的反应速度,练成真本领!”谈及培训课程,培训师张垚认真地说,“作为司机,要对全车乘客高度负责,心里那根‘安全弦’得时刻绷紧,‘手指口呼’要形成肌肉记忆,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为了缓解学员们刚开始驾驶列车时的紧张情绪,我们安排经验最丰富的老司机‘一对一’在线路上‘手把手’教实操。他们从生疏到熟练,停车越来越精准。模拟驾驶器的突发状况处理得也越来越妥当。”说起自己带起来的“洋徒弟”,培训师刘坚满脸自豪。
第一次带哈萨克斯坦徒弟,这经历独特又充实。刘坚表示,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资深司机,年龄也偏大,面对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信仰,但这没阻碍教学。“朝夕相处,我知道赢得了他们的认可,在培训时,我感受到他们对新知识的热忱。讲专业内容,他们专注倾听,积极互动,还分享经验。我们相互学习,关系紧密。看到他们掌握新技能,每天都在进步,作为老师更要倾囊相授。”
应急处置训练最难忘
切身体会“安全第一”重要性
“现在每一天都很充实,交叉进行车辆构造和电气原理学习、模拟驾驶训练、现场跟岗实训、停运后夜间驾驶练习。最难忘的是应急处置训练,老师设置的突发事件很有挑战性,有时甚至几个模拟故障一起出,心跳都加速!经过在正线上的练习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安全第一’。”阿斯塔纳学员阿合卓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老师太负责了,要求严、教得细,一个动作不到位就得反复练。模拟器跟真车几乎一样,风雪天的场景设置特别真实,让我们提前练习回国要面对的环境。白天跟车看,晚上自己开,实战机会一多,我的心里踏实多了,回去工作也更有底气!”阿曼说,回国后,他会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把在天津掌握的轻轨驾驶操作技能、安全规范和应急处置方法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确保每一次驾驶都精准、安全,为乘客提供可靠的出行服务。
“另外,我也会积极分享所学经验。将在实操培训中掌握的标准化作业流程、车辆检查维护技巧等,和同事们交流分享,带动团队整体技能提升,让更多人受益于这些实用的知识。”阿曼表示,他还会助力本地轻轨发展。结合哈萨克斯坦的交通环境和线路特点,把在中国学到的先进运营理念与本地实际结合,在日常工作中多观察、多思考,为优化本地轻轨运营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让轻轨更好地融入当地交通网络,方便民众出行。
据悉,自6月18日抵津以来,29名“种子司机”的操作熟练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培训项目正稳步推进。通过高强度、全方位训练,学员已初步掌握基于中国标准的轻轨驾驶全流程操作规范与应急处置能力,为阿斯塔纳轻轨安全高效运营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记者 李文博
摄影 记者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