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9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专家倡议:重建一战华工“天津记忆”

日期:08-15
字号:
版面:第07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齐德智向记者提供的“华工证”共四页——姓名:韩廷贞;住址:直隶天津河北大街粉汤刘胡同东口;职业:木匠;年龄:21岁;编号:47557号;父亲:韩世禄;母亲:韩王氏;死亡时间:1917年。

  部分与会专家学者:(左起)张诚、齐德智、尹树鹏、周醉天、张岩

  “第一批赴法华工就是从天津乘船远赴法国的。”“天津华工维权与招募公司腐败案激化民愤,助推五四运动‘惩办卖国贼’诉求。”……

  “1917年8月14日,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奥’正式宣战,当时中国采用‘以工代兵’的策略,派遣14万华工远赴欧洲战场。”在昨日的活动中,主持人、天津近代史研究专家周醉天认为,这对于中国前途、命运和中国社会形态的走势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介绍说,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学界一直在深入拓展,天津是当时北方华工招募的主要基地,也值得进一步挖掘。

  昨天上午,“中国欧战参战日纪念活动”在天津津南区小站练兵园名人堂举行,包括尹树鹏、张诚、齐德智在内的中国近代史、天津历史文化、一战华工史研究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发表了相关见解。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张岩提出,天津作为北洋发祥之地、华工招募重镇,“亦应在恢复中国人关于‘一战’的集体记忆上做好文章。”

  “14万华工的派遣,是由当时政府主导,以民间组织招募方式进行的,并与法方签订具有一定保障的劳务合同。”张诚介绍说,当时民间有个很形象的说法叫“写法国”,招募赴法华工的主要部门,北方是以设在天津的惠民公司、利民公司为主,南方是以设在上海的兴业公司为代表,与法方道信洋行签订劳务合同,“条件是赴法华工每日工作报酬为一块大洋,折合2.5法郎,法方包吃包住,并负责相应医疗保障。”这种招募条件在当时非常优厚。以当时的直隶省难民为主,还包括一部分山东、河南遭受旱灾的难民,纷纷与招募公司签订合同,被“写”去了法国。

  第一批赴法华工从天津出发

  “赴法华工第一批是在1916年7月11日,当时有1703名华工乘坐‘恩必尔号’邮轮,从塘沽出发。”张诚展示了一些历史数据并说,海上航行了44天,邮轮于8月24日抵达法国马赛。

  随着1918年11月战争结束,华工不仅遭受盘剥,还遭遇暴力,有的被枪杀,有的被活活打死。在法侨民领袖和勤工俭学的学生近百人联合签名,呼吁将他们撤回。在中法两国交涉下,赴法华工开始分期、分批返回祖国。张诚说,华工回国后发现了招募公司的腐败行为,惠民公司更是以倒闭、经理潜逃的方式逃避责任,这在当时的天津引起市民激愤,要求缉捕案犯,“这助推了五四运动‘惩办卖国贼’诉求。”

  寻“粉汤刘胡同韩廷贞”未果

  尹树鹏介绍,他曾经访问过“世居天津市红桥区先春园大街吕家胡同一号”的张宝年,“听他讲述其父张春林,就是在天津由惠民公司签订合同,去法国务工。”临行前进行身体检查,有各种要求:有病的不要,不认字的不要,“张春林在法国期间还结识了张学铭和解方。”尹树鹏认为,当时派华工参战是弱国展现威望的爱国主义,“天津的华工历史值得深入研究。”

  齐德智与张岩曾在加拿大遇到一位外国友人利文斯顿,他的父亲曾作为军医照顾一位患重病的天津华工“韩廷贞”。韩廷贞临死前曾托付老军医说:“请把这证件交给我爹娘,上面有我一生中唯一的照片。”这一寻找任务托付了两代人,可惜的是,多年来并未找到这家人,“还是张诚老师提供信息,粉汤刘胡同约1908年成巷,曾有一个姓王的人家在胡同东口做‘箍筲’生意——制作木桶木盆。”齐德智说,线索仅此而已。

  本次活动中,齐德智介绍了研究一战华工问题的机缘巧合,其中“发现”那本珍贵的《华工记》起源,1994年他去一中心医院探望因病住院的姨夫孙象忠时,孙象忠说起“他父亲孙干先生,1917年赴欧参战,留下《华工记》手稿”。2013年,经过齐德智整理,这本记载中国一战华工工作和生活的第一手珍贵资料,由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也为国际学术界深入研究一战华工史提供了重要参考。《华工记》再版后,特别是被翻译成英语和荷兰语后,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当下中国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中国参战的集体记忆,是由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性、中国权益被列强出卖的屈辱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构成的。近年来中国学界对此段历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但上述记忆仍占主流地位。”作为国内一战华工研究课题的重要专家之一,张岩介绍说,和平与爱国是当下中国纪念一战的两大主题,背后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存在重要的意涵。因“山东问题”是中国与一战之全部关系的核心,山东成为目前中国纪念一战的主要区域,“实际上,天津作为北洋发祥之地、华工招募重镇,应在恢复中国人关于一战的集体记忆上做好文章。”这也成为此次活动所有与会者的共识。

  记者 单炜炜 老照片由齐德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