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9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巧抓“个人标识”妙破“千人一面”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第24版:小作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和平区鞍山道小学四年一班师生在语文课上分享和阅读《今晚报》“小作文”专刊。

  在小学习作中,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占比最大,但同学们普遍认为写好人物比叙事更难。如何使习作有特点、人物鲜活?老师提醒,描写人物切忌面面俱到,应先抓住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中某一最突出的特点,再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才更能塑造独特形象,避免人物脸谱化。

  写出独一无二的“我”

  学完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黄继光》《挑山工》等课文,结合课后习作《我的“自画像”》要求,老师让同学们选择一个人描述其特点。结果发现,几个同学描述出现“千人一面”现象:普遍说父母和“四老”,妈妈都“温柔”、爸爸都“严肃”,奶奶都“很能干”、姥姥都“照顾人”,仿佛共用一张面孔,事例雷同,未能刻画鲜明特点。

  针对此问题,老师指出描写外貌如果“复制粘贴”会导致千篇一律。例如:我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和樱桃小嘴。这样描写的“我”毫无独特之处,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老师建议同学们不妨对着镜子玩个小游戏,用心寻找自己外貌最与众不同的地方。老师举例:“比如这样写:‘我的左耳垂上有颗芝麻大的黑痣,妈妈说这是老天爷特意给我做的防伪标记。’是不是立刻让人记住了?”

  老师又列举了更生动的例子,“再比如:‘我的牙齿像一群调皮的小士兵,就是不肯规规矩矩地排队;左眉毛中间天生断开一小截,像被橡皮擦偷偷抹去了一笔;脸颊上还散落着七颗小雀斑,妈妈笑称它们排列得像神秘的北斗七星。’”老师解释,捕捉特点的关键在于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表达,要像侦探一样发现只属于“这一个人”的标志性细节,比如说话时总爱捻衣角的习惯性小动作,比如笑声像清脆风铃的与众不同声音特质,用具体、形象、幽默的文字描绘独一无二的“个人标识”,人物才能跃然纸上。

  老师提醒同学们,这样的“自画像”风趣精准,清晰展现“你就是你”,而非模糊群体中的一员,写作就是去发现并珍视这份独特性。

  反向写出爸妈的特点

  “谁能描述一下老师?”老师问,随即补充:“注意,不允许说优点,要说特点。”同学们面面相觑。

  一个胆大的男生站起来说:“老师的双眼像探照灯一样,经常在我们身上来回扫视,令人生畏。”老师肯定其表述形象,鼓励再说一个。“老师心情好时跟我们说说笑笑,心情不好时就爱批评人。”老师笑着让男生坐下,话题一转:“谁来说说自己妈妈或爸爸最主要的特点?”

  听完几个同学的描述与习作内容大同小异,老师点明关键:“最熟悉的人往往最难写,熟悉的形象从日常琐事中提炼出来,需带着‘放大镜’去挖掘生活细节。”老师强调,写出不一样的爸妈,关键在于不加美化和修饰的新颖事例,才能避免俗套。老师举例,同学们写妈妈时,总爱写生病时照顾、寒冷时嘘寒问暖、下雨时送伞。殊不知这些往往是许多妈妈的共性行为,正因司空见惯,人物特点反而不突出了。

  “脸谱化写作导致一个问题:自以为对身边最亲近的人了如指掌,写作时却惊觉似乎一无所知。”老师指出,模仿他人虽可借鉴,但一味模仿会禁锢思维。例如,别人写爸爸严厉,你却写爸爸温柔如水,这种“反向写人法”,就是从人们惯常认知的相反方面刻画一个人,能使习作与众不同,彰显人物的个性。

  “谁认为自己的妈妈知识渊博,讲话风趣?”见班里约三分之二同学举手,老师追问,“这些妈妈中,有没有爱较真儿,批评人时铁面无私、不讲情面的?”仍有几个同学举手。老师指着其中一个女生说:“你在习作中提到妈妈很胖,完全可以写一篇‘铁面无私的胖妈妈’。”

  老师特别提醒,塑造人物贵在精准,只有找出人物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鲜明特点。集中笔墨写好一两个方面即可,贪多求全反会使人物形象模糊。

  抓住人物显著的特征

  “庙里没水喝了,三个和尚都不愿意去挑水,怎么办?”老师创设情境,让三个同学分别说出自己不挑水的理由,于是有了这样的对话:“你去吧,我要写作业。”“我腰疼,不能挑水。”“我胆子小,不敢出门,怕狗咬。”“我年龄最小,挑不动水桶。”“今天我不渴,不喝水了。”……

  然后,老师进行说明:“人物的特点正是通过其语言展现的,把对话写清楚、生动,人物形象自然鲜活立体。然而,同学们在写作时常忽略对话描写,通篇是叙述语句,人物成了‘哑巴’。”老师强调,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其身份、年龄和职业特点,体现显著特征。

  老师在黑板上写道:外貌描写主要包括人物的容貌、体形、神情、姿态、服饰。老师讲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喜怒哀乐能从中流露。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可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老师告诉同学们,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外貌描写堪称神来之笔,寥寥数语便将形象乃至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过目不忘。

  “为何有些同学细致刻画了五官、体形、衣着,却仍难以给人深刻印象?”老师破解,关键在于未能抓住人物外貌显著的特征,面面俱到反而模糊焦点,使形象不鲜明。

  “不同职业的人,其外貌通常具有明显差异,”老师举例,“例如举重运动员,往往身材壮硕、肌肉发达。”老师提到下学期将要学习的课文《刷子李》,作者描写这位粉刷匠时,对五官只字未提,而是紧扣职业特征,反复突出一个“黑”字——黑衣黑裤、黑布鞋、这身黑等,与粉刷的白浆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人物最具标志性的外貌特征。

  “人物的习惯和性格也能通过外貌展现独特之处。例如,长期吸烟的人可能牙色发黄,说话时透出烟草味。”老师总结,泛泛而写的外貌描写只能勾勒大致轮廓,唯有抓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才能赋予习作灵魂,塑造出鲜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