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9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经典常谈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第18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三、《尚书》·第三(3)

  哀帝时,刘歆想将《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及《古文尚书》立博士,这些都是所谓“古文”经典。当时的五经博士不以为然,刘歆写了长信和他们争辩。这便是后来所谓今古文之争。

  今古文之争是西汉经学一大史迹。所争的虽然只在几种经书,他们却以为关系孔子之道即古代圣帝明王之道甚大。“道”其实也是幌子,骨子里所争的还在禄位与声势。当时今古文派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不过两派的学风确也有不同处。

  大致今文派继承先秦诸子的风气,“思以其道易天下”,所以主张通经致用。他们解经,只重微言大义。而所谓微言大义,其实只是他们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古文派不重哲学而重历史,他们要负起保存和传布文献的责任。所留心的是在章句、训诂、典礼、名物之间。他们各得了孔子的一端,各有偏畸的地方。

  到了东汉,书籍流传渐多,民间私学日盛。私学压倒了官学,古文经学压倒了今文经学。学者也以兼通为贵,不再专主一家。但是这时候“古文”经典中《逸礼》即《礼》古经已经亡佚,《尚书》之学也不昌盛。

  东汉初,杜林曾在西州(今新疆境)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非常宝爱,流离兵乱中,老是随身带着。他是怕“《古文尚书》学”会绝传,所以这般珍惜。当时经师贾逵、马融、郑玄都给那一卷《古文尚书》作注,从此《古文尚书》才显于世。

  原来“《古文尚书》学”直到贾逵才真正开始,从前是没有什么师说的。而杜林所得只一卷,决不如孔壁所出的多,学者竟爱重到那般地步。大约孔安国献的那部《古文尚书》一直埋没在皇家图书馆里,民间也始终没有盛行,经过西汉末年的兵乱,便无声无息地亡佚了罢。杜林的那一卷,虽经诸大师作注,却也没传到后世,这许又是三国兵乱的缘故。

  《古文尚书》的运气真够坏的,不但没有能够露头角,还一而再地遭到了些冒名顶替的事儿。这在西汉就有。

  汉成帝时,因孔安国所献的《古文尚书》无人通晓,下诏征求能够通晓的人。东莱有个张霸,不知孔壁的书还在,便根据《书序》,将伏生二十九篇分为数十,作为中段,又采《左氏传》及《书序》所说,补作首尾,共成《古文尚书百二篇》。每篇都很简短,文意又浅陋。他将这伪书献上去。成帝教用皇家图书馆藏着的孔壁《尚书》对看,满不是的。成帝便将张霸下在狱里,却还存着他的书,并且听它流传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