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前和母亲约好去她家拿东西,顺便吃晚饭。没想到临下班时出了状况,不得不加班处理。我正忙得焦头烂额,母亲的电话突然打来:“你来不来吃饭?”声音又响又急,听得我心里一颤。
我匆匆处理完手头的事赶到母亲家,饭桌上异常安静。我们各自埋头吃饭,谁都没开口。我情绪低落——明天还得继续处理工作上的烦心事。本以为母亲会问起我晚归的原因,会像其他家长那样关心几句,这样我就能顺势倾诉。可她始终没问。
饭后母亲径直去看电视,我也识趣地告辞。走在夜色里,那种熟悉的委屈又涌上来:母亲还是老样子,从来不懂得给我情感支持。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特意问了母亲那天的事。母亲说:“我知道他遇到烦心事了,可我一个退休的老太太能帮上什么?问清楚了只会让自己跟着着急,反倒给他添乱,不如不问。”
听到这番话,我心头百感交集。原来母亲的沉默不是冷漠,而是一种笨拙的体贴。她怕自己的关心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因过度担忧影响健康,给我平添新的负担。
想想真是微妙:子女总对父母报喜不报忧,父母总想对孩子嘘寒问暖。可这些形式主义的关怀真有必要吗?有时候,保持适当的距离,让彼此都能安心过好自己的生活,未尝不是更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