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吃药时随便喝口水就吞下去,不过,可别小瞧吃药这件事,如果服药方法不正确,治病的良药也可能变成“致命的毒药”。日前,来自浙江宁波的张先生,就因服用了几片药,导致食道长满了“刀口”,这是怎么回事?
几片常备药
引发“食道危机”
前不久,张先生因咽喉不适自行服用了多西环素肠溶胶囊,他在服药时,只喝了一小口水便匆匆躺下睡觉。次日一早,张先生便出现了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紧急就医后,医生通过胃镜发现他的食管黏膜布满溃疡,经分析,这正是药物长期滞留食管导致的“药物性食管溃疡”。
原来,当我们服用药物时,如果饮水量不足,药物可能会黏附在食管壁上。以多西环素为例,这种抗生素本身具有刺激性,若滞留时间过长就会开始腐蚀黏膜。平躺姿势更会延缓药物通过食管的时间,导致黏膜反复受损,最终形成溃疡。
除了张先生服用的多西环素之外,还有多种药物也可能引起食管损伤和溃疡。所以,服用药物时需严格遵守医嘱。
如何避免药物性
食管溃疡
避免药物性食管溃疡,要牢记科学服药“三要诀”。
喝够水:充足的水(建议200至300毫升温水)能形成“水流滑梯”,帮助药物快速通过食管进入胃部。水温以40℃左右为宜。胶囊类药物(如多西环素),因外壳遇水易变黏,需250毫升以上水送服。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需空腹服用并用300毫升以上水,服药后30分钟内禁止平躺或进食。
保持直立:服药后保持坐直或站立至少30分钟,利用重力加速药物通过食管,避免因平躺或弯腰导致药物回流滞留。此外,睡前服药需提前1小时完成;行动不便者可用枕头垫高上半身至45度角,减少风险。
特殊药物需要特殊对待:具体用药间隔或禁忌请遵医嘱,特殊人群(如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咨询医生。此外,服药期间密切关注身体反应,一旦出现吞咽疼痛、胸痛、恶心呕吐及腹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尽早诊治。
(摘自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