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9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两代人火花不断,来了解逆火效应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22版:文摘       上一篇    下一篇

  在不少家庭里,两代人之间好像隔着一堵无形的墙,没说上几句话就会擦出“火花”。对此,很多年轻人表示:父母即使知道理念错了也不愿做出改变。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心理专家说,我们总情不自禁地想争个是非对错,殊不知这种非黑即白的执念,会加剧逆火效应。

  什么是逆火效应?逆火效应指当个体面对与其信念相反的信息时,不仅不会做出改变,反而会加强原有信念。好比本打算借助风的力量吹灭火焰,可实际情况是,火焰没有被扑灭,还会因风的介入越烧越旺,故这也被称为“反弹效应”或“适得其反效应”。

  婆媳因育儿

  吵得面红耳赤

  近日,25岁的小王与婆婆就一个多月的宝宝到底要不要练抬头而吵得面红耳赤,两人专门找到浙江省宁波市梅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医生潘春求助。在了解来龙去脉后,潘春敏锐察觉到这并非只是两代人育儿观念存在差异,背后可能是逆火效应在作祟。

  年轻人推崇科学育儿,讲究精细喂养、早教启蒙,而老一辈人带娃往往依靠经验主义,更关注孩子有没有吃饱穿暖。“理论体系在他们的思维中已根深蒂固,再加上多数人是不乐意按照别人的想法行为处事的,当这种潜意识里的抵触情绪聚焦在实体化育儿场景中,就会产生冲突。”潘春说,这种摩擦在婴幼儿照护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要想打破这种循环,需找到平衡点。”潘春常会单独与家长及老人沟通,一方面建议年轻父母多试着独立带娃,另一方面也会鼓励老年朋友通过更多科普渠道获得知识更新。

  琐事易成

  逆火效应导火索

  “导致逆火效应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生活环境、经济状况、认知差异等。”杭州市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科主任医师朱华平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像破译密码,夫妻间也会出现逆火效应,这会在平时不常生活在一起的两代人或祖孙三代同住一个屋檐下时被放大。”朱华平碰到过不少奇奇怪怪的纠纷,发现一些生活琐事更容易成为逆火效应的导火索。

  朱华平总会遇见一些因父母酷爱收集纸盒而备受折磨的居民。“家里本来就不大,老妈还要把各种纸盒都堆在阳台上,说是等多了一起卖,可这不仅占地方,还不卫生,几块钱就那么重要?”说起这事,34岁的王先生一肚子火。

  36岁的王女士也有苦说不出,她已经好几年不敢买新衣服了,因为每当她把一些过时或有点破损的衣服扔进垃圾桶时,勤俭节约的老父亲都会偷偷把衣服捡回来,再洗干净重新塞进衣柜。但凡被发现,老父亲会率先发难:“一点也不知道省钱。”

  沟通时要学会

  迂回作战

  朱华平表示,如果逆火效应被激发,直接讲道理非明智之举,首先要做的是缓和气氛,及时转移话题,给对方足够的时间消化新观点,“可邀请对方特别信任的对象当说客,迂回作战,或许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此外,人对信息的接受程度不仅取决于内容,还与传递信息时的情绪、表情和语气密切相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抑郁障碍科主任谭忠林提醒,在试图调整别人看法时,不能抱着指责或否定的态度,避免权力斗争。

  通俗点理解,就是当你声嘶力竭地指责孩子或长辈存在观点错误时,对方首先感受到的是不被尊重,这种负面情绪会促使人体立刻开启“防御”状态,继而听不进任何话。 “别人可能确实有错的地方,但你在某些方面也难免考虑不周,相互包容,才能让事物往好的方向发展。”谭忠林说。

  (摘自《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