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我住在东丽区茗和里小区。我们小区都是高层住宅,就拿我住的2号楼举例,楼内有一大一小两部电梯,楼高31层,两部电梯关系着每户居民的出行。最近几年,这两部电梯频繁损坏,给我们正常出入带来巨大影响。前两天,两部电梯同时损坏,而且停运抢修时间超过36小时。我住在29层,电梯一停运,我和家人只能走楼梯,实在是太不方便了。另外,部分邻居习惯将电动自行车推上楼,有时一部电梯里能推上来两辆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就不说了,长时间如此,电梯哪能不坏?类似问题,对面悦和里小区也有,希望相关部门关注。 市民王先生
记者调查
电梯同时停运居民出入犯难
电动自行车上楼比比皆是
8月7日9时,记者来到位于东丽区信义道上的茗和里小区。进入小区2号楼,发现两部电梯只有一部在运行,另一部处于停运状态。记者从一楼电梯间观察了一会儿发现,由于只有一部电梯运行,电梯停靠各楼层非常频繁。随机计时测算了一下,电梯从顶层运行到一层要花七八分钟。一位正好从电梯里走出来的居民告诉记者,两部电梯经常停运,前两天两部电梯同时停运后修了一天半,结果只修好了一部。早晚高峰,居民上下楼差不多要等十多分钟。记者乘坐这部电梯随机来到2号楼13层,一辆白色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道内。沿着楼梯向上走,分别在15、16、17层都看到有居民将电动自行车放在楼道内。记者坐电梯下楼时,这部电梯轿厢顶部的锁链不断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声,让人捏了一把汗。
离开2号楼,记者又随机来到茗和里1号楼,楼内两部电梯倒是正常运行,但其中一部电梯明明已经到达一楼,但电梯门却迟迟不打开。过了一会儿,电梯门打开,一位居民推着电动自行车走了出来。离开茗和里,记者又来到一路之隔的悦和里小区,在小区2号楼一楼,两位居民正推着电动自行车车上楼,一开始两人想分乘两部电梯上楼,结果一人将车推入电梯后,电梯门发生故障无法闭合。这位居民只得将车子推到了另一部电梯内,和另一位推车上楼的居民挤在一起,两人调整了好几下,电梯门才顺利闭合。随后,记者随机走访这栋楼,发现停在各楼层内的电动自行车确实不少。
社区负责人介绍小区情况
建设之初就没考虑“电动车”
茗和里小区和悦和里小区同属悦和里社区居委会管辖。记者带着走访中发现的问题,见到了该居委会一位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说,茗和里小区与悦和里小区都是2013年建成的还迁房社区。其中茗和里有11栋楼22部电梯,悦和里12栋楼24部电梯。近期,茗和里2号楼的两部电梯因配件、钢丝绳损坏等原因停运。由于配件难寻维修难度大,确实耗时较长,给居民出入带来不便。但据他了解,电梯维保人员一直在积极维修,目前已恢复一部保障居民使用。“电梯已经使用12年了,电梯厂都倒闭了,配件更是不好找。而且两个小区的所有电梯都没有安装智能交替系统,电梯使用频率加倍损坏的概率也大增。此外,一些居民使用时也不太珍惜电梯,比如推车上楼这一习惯就不好。”这位负责人说,当初小区设计时,预留的电动自行车停车位不足,也没安装存车棚。这两年小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激增,楼下没地方停车,居民就会推车上楼,居委会经常开展安全宣传,但每次都会被居民问到哑口无言:不让我把车停楼上去,你们让我把车停哪儿?
这位负责人说,电动自行车上楼导致电梯损坏还算小事,火灾隐患才是大事,针对现状,他们也在想办法,比如茗和里4号楼全体居民共同出资,花3000元在楼栋外搭建了一座停车棚。但这也这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一方面这个停车棚停放车辆有限,另一方面,小区内不是每个楼栋外都有空置土地可以搭建停车棚。目前,社区和物业已向街道办相关部门上报此事。
街道办高度重视
筹措资金加大宣传解难题
8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东丽区金钟街道办事处,听清来意后,街道办相关负责人高度重视,马上召集小区物业公司、街道公管办、街道综合执法大队、街道安监办相关负责人赶来说明情况。
街道公管办相关负责人说,茗和里与悦和里两小区为还迁房,无电梯应急维修基金。自2023年开始,街道办每年筹措100多万元资金,统一用于辖区100多栋楼电梯维保。但因设备老化、居民使用不当、部分电梯厂商倒闭导致配件难寻等,电梯故障频发,停梯、滑梯等问题突出,12345政务服务热线投诉量占比大。目前,电梯维保单位共有20余名维保人员专职负责抢修故障电梯。
街道办已将彻底解决电梯问题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计划通过多渠道融资更换电梯,采用智能并联技术减少磨损和电费,并通过安装梯控等手段,同步解决电动自行车上楼这一隐患。但目前这笔资金缺口上亿元,需多部门评估协调。而关于电动自行车停放问题,街道办曾计划在4个园区推试点,利用周边空闲场地建充电停车位。设计方案已完成,但因涉及绿化、规划等部门审批,后续推进困难重重。
小区物业负责人表示,只要接到电梯损坏的报修电话,维保人员肯定会第一时间到场抢修,但最近电梯损坏报修频率确实有些高,据她统计,仅7月7日至8月6日,茗和里各楼栋电梯损坏抢修次数就达64次。他们曾配合街道办相关部门多次贴告知书禁止电动车自行上楼,但居民因无处停车抵触,治理效果有限。
街道安监办及综合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表态,针对茗和里、悦和里小区的问题,他们计划近期联合多部门开展一次力度较大的宣传活动,希望改变广大居民推车上楼这一行习惯。但该负责人坦言,小区人员复杂,白天清理后夜间易反弹,根治仍需从根源解决,也就是“停车难”这一问题,但当前他们仍会持续推进宣传与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