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补贴绑定结婚证 政策善意岂能打折扣
日期:08-12
评论员 宋学敏
近日,有网友发文反映,自己收到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短信通知,因其未办理结婚登记而生育,不属于“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故无法领取相关育儿补贴。这让网友难以接受:孩子已依法登记户口,生育险报销了,生育津贴也领了,全流程都认可孩子出生的合法性,为什么育儿补贴不行?
国家卫健委7月底刚刚开过发布会明确,申领育儿补贴只需出生证明和户口本等抚养关系材料,压根没提结婚证。可地方执行时,仍把“合法生育”和婚姻绑定。工作人员一边解释“现行政策以夫妻关系为前提”,一边又说最终要看8月底上线的全省系统统一定夺。这种“等省里通知”的回应,暴露出地方执行细则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差距。
《民法典》明确规定,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权利,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加以危害或歧视。而广东省早已开放了非婚生育登记,承认孩子的出生权,然而在深圳,申领育儿补贴时,却因为父母没有那一纸结婚证,孩子本该享受福利的权利被剥夺了。这就造成了一个怪圈:孩子的出生被承认,落户、打疫苗、享有生育险都没问题,唯独在领取育儿补贴这一步,却被“结婚证”卡住了。
育儿补贴的本意是减轻家庭育儿负担、鼓励生育,是给孩子的普惠支持,不该成为筛选父母婚姻状况的工具。然而,现实中,这道门槛却让不少非婚生育家庭尤其是单身母亲雪上加霜。她们本就可能因各种原因独自承担育儿重担,经济压力更大。有位妈妈算过,每月几百元的补贴,一年下来小两千块,对独自带娃的人来说,能买不少奶粉尿布。可这些往往更需要支持的非婚生育家庭,却被排除在外。
这种割裂并非偶然,仍带着过去的时代烙印。尽管2016年后生育登记已与婚姻脱钩,但与之配套的福利政策,比如这里说到的育儿补贴,却未能完全同步更新。
广东省统一的育儿补贴申报系统将于8月底上线,其能否真正回归“认娃不认证”的初心,真正面向所有孩子,将检验政策落地的执行诚意,从国家政策导向及多地的实践看,新系统大概率不再强制要求婚姻证明吧。
有必要再强调一下:育儿补贴是给孩子的支持,不是给父母婚姻状况的奖励。既然出生证能证明一个孩子的存在和身份,那么,这个新生命就该平等地获得来自社会的这份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