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了做油泼面的方法,跃跃欲试,一大早就开始在瓦盆里和面。面团起初粗糙坚硬,盖上锅盖让它“醒”十分钟,再次揉搓时竟变得温顺光滑。再盖上锅盖“醒”二十分钟,面团又柔和了不少。我将面团分成小剂子,擀成面片,抹上油,又“醒”了两三个小时。醒得越久,面片越有弹性,下锅时可轻松拉扯,不易断。
因为把握住了醒面的关键,我第一次做油泼面相当成功。这份成功的喜悦让我意犹未尽,于是接连两天,我都沿用同样的醒面方法,继续制作面条。
这几天沉迷于厨房烹饪时,我一边忙碌着,一边不断思索着“醒”这个字的分量。醒面堪称面食制作的灵魂仪式——通过静止获得活力,在等待中积蓄能量。这不仅是厨房里的技艺,更蕴含着生活的智慧。想起之前买的一束花,经过两天长途跋涉的邮寄,收到时它已蔫头耷脑,仿佛失去了生机。接一盆清水,把花放在水中一上午,它又恢复了生气,神采奕奕了。这也是一种醒,恢复生机的醒,休养生息的醒,储存能量的醒。
人生也需要这样“醒”的时刻。当疲惫、倦怠、烦闷或伤心时,好好睡上一觉,待到次日朝阳初升,晨光漫进房间,整个人便会豁然开朗,重获轻盈与清爽。这种苏醒不仅是身体的休整,更是心灵的自我修复与能量积蓄。就像面团需要时间醒发才能展现最佳状态,人也需要适时停下脚步,给自己一个沉淀与恢复的空间。
古人讲“事缓则圆”,这个“缓”字何尝不是另一种“醒”?就像陈酒需要醒,面团需要醒,人心更需要醒。给自己一点时间,让思绪沉淀,很多难题自会迎刃而解,甚至收获意想不到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