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富弼却官

日期:08-09
字号:
版面:第14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从古到今,对高官厚禄趋之若鹜者多,挂印封金、三顾不出的情况也有,少,不是高人就是隐士。挤上仕途的,大多信奉“不进则退”,无不使尽浑身解数,挖空心思再上层楼。北宋官员富弼却不是,对送上门的擢拔,多次坚辞不受。

  富弼,字彦国,河南府洛阳人。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通过“茂才异等”制科考试,踏上仕途。先是七品小吏,后被召为开封府推官、知谏院。

  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契丹陈兵边境,派使者来宋索要土地。朝廷挑选回访的使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富弼毫无惧色,自愿“蹈不测之祸”,说:“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仁宗皇帝听后,为之动容。富弼先做接引使,负责接待契丹使者。他不卑不亢,有理有节,不辱使命。仁宗皇帝下诏提拔他:“进弼枢密直学士”,富弼坚决不接受:“国家有急,义不惮劳,奈何逆以官爵赂之。”意思是,国家临危,个人受命义不容辞,决不接受加官进爵的奖赏。

  完成接待契丹使者任务后,富弼作为宋朝使者出使契丹。契丹主耶律宗真坚持要宋割地。富弼以理服人,说当年两国约为兄弟之国,“北朝既以得地为荣,南朝必以失地为辱。兄弟之国,岂可使一荣一辱哉?”耶律宗真听富弼这样说,“意甚感悟”,没有再坚持。当时,西北也有边患,为避免两面受敌,宋与契丹达成了“增币”的约定。这次出使任务完成后,富弼被任命为“枢密直学士”,随即又升任“翰林学士”。富弼“皆恳辞”,曰:“增岁币非臣本志,特以方讨元昊,未暇与角,故不敢以死争,其敢受乎!”

  提拔者坚授,被提拔者坚辞,双方好像较上了劲,堪称官场奇观。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富弼再被提升,这次是位置更高的枢密副使。富弼坚拒,朝廷只得收回成命。史载:“辞之愈力,改授资政殿学士兼侍读学士。”没多久,提拔的任命又下来了:“七月,复拜枢密副使。”这次又因富弼坚决拒绝而作罢。谁知,刚过了一个月,皇帝再下诏任命他为枢密副使,而且还专门让宰相代话:“此朝廷特用,非以使辽故也。”这次,富弼妥协了。《宋史·富弼传》以三个字记录了富弼的勉强之态:“弼乃受。”和富弼一起受到重用的,还有范仲淹,两人专责边境事务:“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

  富弼当上宰执重臣后,向皇帝上了“当世之务十余条及安边十三策”,不可避免地动了一些人的“奶酪”。担任枢密使的夏竦放出流言,说富弼“欲行伊霍之事”。这可是了不得的大罪。富弼自己上书,请求外放。一年多后,谣言被识破,富弼被加封为给事中,调到青州,兼任京东路安抚使。

  富弼在地方上勤于政务,体恤民情,无论是赈灾还是平叛,处理得都非常好,多次受到朝廷嘉奖。

  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富弼和文彦博一起被召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正式拜相。宣布制命的当天,士大夫们在朝廷上相互庆贺,这同样也是宋代官场上十分罕见的事。

  正所谓“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富弼才识卓越,忠正守节,一心做事,无意谋官,却名重当世,官越做越大,直至入阁拜相,位极人臣,而且历史评价很高。这说明,好官不是争出来的,也不是自夸出来的,而是凭能力和实绩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