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越方便,越匆忙

日期:08-09
字号:
版面:第13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看画家姜末的文章——“想起小时候回普兰店,要坐火车,在周水子站上车,往城子坦方向,夹心站下车。坐一上午火车,下车后三舅会赶着马车去接我们,这还得一个礼拜前写信告诉他们我们要回去。姥姥家离火车站还有十多里地,差不多两三点钟才能到家。大半天的时间都在路上,感觉老远了。”这意味着姜末过去从大连回六七十公里外的家乡,需要将近一天的时间。如今从大连到普兰店,开车一小时便能抵达。现代交通为人类节省了多少时间啊!

  过去,我写完一篇小说,要将厚厚的稿子装进牛皮纸信封里,贴上邮票寄到编辑部。编辑审阅后的回信,我又要等上数日才能收到,一来一回至少需要十天。如今在电脑上写完稿子,只需轻点键盘,稿件瞬间就能传到编辑手中;而编辑的回复同样只需一秒钟,便能跨越千里抵达作者眼前。这得省下多少时间啊!

  可是我们真的因此轻松了吗?恰恰相反,如今的生活反而比当年更加忙得焦头烂额。

  说起来真是难以想象,最初人们是用刀在竹简上刻字。若要将一天的经历记录下来,恐怕也得花上一整天才能刻完。后来造纸术问世,用毛笔在纸上写字,速度比刻竹简快了上百倍。再后来钢笔问世,书写效率又比毛笔提升了数倍,节省下的时间可谓惊人。过去我们旅行靠走路、靠骑驴骑马,现在有了汽车、火车和飞机,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现在按理说人类可以更轻松了,可实际上,我们比过去竹简刻字的年代还要忙得心力交瘁。

  特别是智能手机普及后,你想看什么、听什么、说什么、买什么,或是与谁交流,只需坐在家里摆弄手机就能完成。人类确实因此变得方便而幸福,但实际情况是,一个小小的手机反而累得你眼花缭乱!

  如今,一个人很难真正躺在床上或坐在公园的椅子上休息。绝大多数人躺在被窝里对着手机傻笑。

  上世纪五十年代,绝大部分家庭没有电视,人们只能从收音机里听音乐和相声。那时听侯宝林的相声,大家只是欣赏他的幽默,并不渴望见到真人。即便听说谁在北京偶遇了名人,旁人也无动于衷。等到电视普及后,人们能清晰看见舞台上的名人。奇怪的是,大家想见名人的欲望反而强烈起来。只要有人见到某位名人,便如孩子般欢呼雀跃——“我见到真人了!”而旁人也会因这份幸运心生羡慕。

  难道屏幕上的名人是假人吗?可笑的是,再神奇的发明创造都只会让人更忙碌。我们原本鲜有出游的念头,可一旦在电视或手机上瞥见风景名胜,便萌生乘船坐飞机去看真景的冲动——毕竟屏幕上的风光再精彩,终究只是“假景”。于是人们为追寻“真人真景”,乐此不疲地奔波四方。

  过去没有手机时,亲友们要想聊天,就得想办法见面。由于见面不便,所以亲友之间大多都是安静而独立地生活着,少有打扰。有了手机后,虽然可以随时通话,但见面的次数反而增多了。正因为有了手机,大家才能及时并频繁地见面。

  一些人已经感到生活的“急促和焦躁”,所以开始提倡“慢生活”。可你能慢下来吗?除非扔掉手机,不看电视,不乘坐现代交通工具。面对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你必须视而不见,像个傻瓜一样安坐不动,否则你永远也“慢”不下来。

  一次作家聚会上,有人突然发问:“人类何时最悠闲安宁?”经过热烈而有趣的讨论,众人一致认为:最惬意的生活当属远古时代。那时的人类最悠然自得,既没有汽车、飞机、手机,也没有现代工具,农夫摇鞭驱马,牧童牛背吹笛……那真是神仙般的生活。

  我的天,人类为了更轻松的生活而拼命地发明创造,却越帮越忙。毛笔取代竹简,钢笔取代毛笔,键盘取代钢笔,电视取代收音机,手机甚至要取代一切,其结果是生活的车轮却愈发加速地狂奔……

  如果将来还有产物能取代手机,这究竟是技术惊喜还是生存惊恐?呜呼,谁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