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26届高考考生来说,英语高考的备考要广泛阅读,接触多元文本;科学复习词汇,夯实语言基础;重视错题复盘,提升解题能力;培养写作的观点化表达。
一、广泛阅读要重视
从试卷上的语篇来看,考生在作答时往往会遇到三个问题。其一,语篇涉及的陌生话题带来的挑战,如近年天津高考中出现的“具身认知理论”(2022年)、“神经美学研究”(2023年)、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湖泊的消失(2024年);其二,部分超出词汇手册范围的陌生词汇带来的干扰,像“delayed gratification(延迟满足)”(2024年)、“self-discrepancy theory(自我差异理论)”(2024年)等专业术语,极易干扰考生对语段语篇的理解;其三,句式复杂的长难句带来的理解偏差,一旦出现偏差,答题的准确性会大大降低。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大家进行广泛阅读。阅读内容不要只局限于教材语篇,可以是考试卷上的文章,也可以来自于英语报纸杂志,尤其是科普科技类、新兴事物类、专业学术类等这些高中生不常接触的话题。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去接触真实语境下的长难句,并通过上下文锻炼陌生词汇的猜词能力,逐步提高对于长难句的理解速度和准确性。
二、词汇背诵有方法
第一,英语备考中词汇积累至关重要。建议先从高考高频词入手,快速搭建起词汇的基础框架,然后再去背3500词。背单词时,要在脑海里想象单词含义的“画面感”,以提高单词的记忆效率和准确性,不要简单地中英对译。以“pick up”为例,无论是“捡起”“学会”,还是“接某人”“接收信号”,它们的“画面感”其实都是一致的,即“从没有到获得、从不连接到连接”。
第二,摒弃“重策略,轻词汇”的想法。词汇是阅读能力的根基,缺乏词汇量,再巧妙的做题策略也难以奏效。所以,做题策略只是锦上添花,而扎实的词汇基础才是提升的关键。
第三,背诵词汇可采用个性化方法。“句子情境化”能让单词融入真实语境,便于加深记忆;“构词法拓展化”则可通过词根、词缀举一反三,扩充词汇量。此外,建议同学们尝试将每天背诵几十个单词,转变为有计划地重复大声朗读几个段落,在上下文情境中记单词。这种方式执行起来更轻松一些,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错题复盘要反复
在学习过程中,曾经的错题是自己个性化的复习重点。其实,整理错题本还不是最关键的,坚持定期重看错题才是重点。思考错题的正确答题思路,尽量去找到命题人设置的答题线索,再按线索推敲,最后在众多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建议大家能转换视角,从“为什么错”转变成“为什么对”“怎样答对”。同时,错题不能只看一遍,要看3至5遍才会有纠错效果。因为将人的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需要多次重复的刺激,这样才能真正把知识记准确、记清楚。
四、写作训练观点化
随着高考英语改革的推进,写作试题的考查方向发生显著变化。以往侧重“简单叙述、谈意义收获”的题型逐渐减少,如今更强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如“提出观点、理由论证”的能力(2025年,分析“博物馆热”现象产生的原因),“举例说明”的能力(2023年,举一个身边“活雷锋”的例子)。
建议同学们要有“去模板化”意识。背诵万能模板或许能在短期内带来心理安慰,但在实际考试中,千篇一律的表达往往不能贴合越来越灵活的试卷题目要求。因此,要培养自己的独立审题和个性化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基础的词汇与词组是写作的根基,只有扎实掌握核心词汇、地道搭配,再配以句式的灵活变化,才能把新高考的作文写好写活。同时,天津高考英语写作话题越来越广泛,涵盖社会热点、文化差异、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同学们需要针对不同话题建立专门的写作词汇库,积累相关短语表达素材。例如,在“文化”话题中,储备“an integral part of our cultural heritage”“reflect the wisdom and creativity of Chinese people”等话题词块;讨论“社交媒体”时,掌握“virtual communication”“post videos and photos”“digital tour”等专业表述。
(潘芃,塘沽一中英语高级教师2025届高三年级英语备课组长,校级学科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