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官场中,曲意逢迎可谓是一门精妙的“艺术”。
宋真宗某日与群臣垂钓,久无所获,觉得好生扫兴。大臣丁谓察言观色,当即献诗“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将无鱼之过归咎于真龙天子的威仪。真宗转怒为喜,后丁谓竟取代寇准拜相。
太平兴国年间,国史馆修撰胡旦,晚年因眼疾在家闲住。一天,国史馆的人商议为某高官立传。因其少时操屠户之业,史官们进退维谷:如实记载有失体统,刻意隐瞒又违史德。史官们实在想不出好办法,于是去请教胡旦。胡旦说,为什么不说这个人年轻时曾操刀割肉,表示自己有宰割天下的志向呢?史官们听后无不叹服。
丁谓的谄媚之词与胡旦的曲笔之术,本质上都是对真相的刻意回避与粉饰。当语言沦为取悦权贵的工具,当文字成为掩饰真相的面具,不仅会扭曲事实,更会败坏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