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41年,吴王余祭在今南京市高淳区城东15公里处筑城,并以此为基础设立濑渚邑。因城高坚固而取名固城,距城不远的湖泊便称固城湖。固城湖前身为古海滨的一个潟湖,经江河泥沙的长年冲刷和历代农人的连续围垦,渐成如今模样。历史上曾有“吴头楚尾第一湖”之说。
固城湖拥有许多文化遗产。胥河古闸,是春秋时期伍子胥所凿胥河连通固城湖的咽喉,承担着水位调节、防洪排涝、航运控制三重使命。它采用重力式闸墙结构,以糯米灰浆黏合青石,闸底铺设有火山岩。这种工艺使大部分闸体历经千年仍保持原始结构,被水利领域及学术界视为“活态水利遗产”典型代表,至今仍在发挥调节水利的作用。固城遗址,夯土城墙绵延三里,为当年吴国所建军事要塞,遗址中出土的陶片和青铜兵器等文物,记录着春秋时期吴楚争霸的悠悠往事。保圣寺佛塔,建于宋代,外形为四方楼阁式砖塔,通体由模印“保圣寺”铭文的青砖砌成,塔下碑廊里有宋元明清历代诗文石刻,尤以南宋文学家杨万里的咏蟹诗句最显鲜活烟火气。
当然,固城湖还有许多糅合古今元素的自然景观。水下森林有苦草、微齿眼子菜等多种沉水植物,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覆盖湖区67%水域,构筑起固城湖的生态安全网。连片菱田系江南颇为典型的野生菱角群落,初夏菱叶浮碧、白花缀玉,秋季菱叶泛红、舟歌相闻,采菱女泛舟于碧波与菱藤之间,绘出一幅流动的《采菱古卷》。万鸟驿站栖息和翔集着众多候鸟,现已观测到的鸟类有东方白鹳、小天鹅、黑脸琵鹭、震旦鸦雀等90多种。游子山为道教圣地,晴日山影入湖,与水波共绘“游子青峦”奇景,山间竹涛松浪与湖畔古塔遥相呼应,形成“山湖禅意”的独特意境。湿地公园中芦荡茫茫、芳草萋萋,木栈道穿梭于芦苇丛中,秋日芦花飘然似雪,春季荇菜一片金黄,夜晚萤火虫若隐若现,如星河一般迷人。
固城湖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青虾、银鱼最具特色。湖岸边的蟹文化博物馆里,青铜蟹形尊与当代全息投影技术相遇,述说着从《周礼》“共祭祀之蟹胥”到如今的千年蟹事。据当地历史学家介绍,湖底沉睡的螺蛳壳已经积淀很厚,它是古人食弃后形成的贝丘遗址,记录了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变迁。
固城湖泱泱泽国、巧夺天工,它融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为一体,以“一湖藏春秋,万象生涟漪”的气韵,将历史沧桑化作生态美景,已然成为解读江南水乡文明的厚重卷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