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河道立交桥(涉铁部分)维修工程,迎来了首个Ⅱ级封锁点内的箱梁架设,施工进入到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攻坚阶段。7日10:15,顺利完成了京沪、津山运行线路正上方41孔跨第1-4号箱梁的精准架设落位,此次施工节省了一个“天窗点”的时间,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为保证施工进度,架桥机已经提前一天被平稳运行至41孔跨上方,并调校至最佳状态待命。7日上午8:30,普济河道立交桥的施工桥面上,一片箱梁被吊送到指定的孔跨上,等到这片箱梁安放完毕,工人们赶紧退回,架桥机也开始移动。此时现场载有另外一片箱梁的特种车辆,已经到达指定位置,这片重量超过40吨的箱梁,在现场工人有条不紊的操作下,很快就被捆上了钢索。“这个架桥机200吨,钢索也比较粗。为防止箱梁在吊装过程中损坏,工人们还要在钢索处加上包角,加大受力面。”中铁六局负责现场施工的王义彪解释道。
5毫米级架设精度
箱梁架设在机器的加持下,确实省了不少气力,但是施工精度却丝毫不能马虎。现场工作人员表示,普济河道立交桥(涉铁部分)的维修工程需架设132片箱梁,其中40孔和41孔箱梁架设,需要进行Ⅱ级封锁施工。在每片箱梁落位前,还提前弹设了梁端线及支座中心线,垫石位置、高程及平整度都进行了复核。王义彪说:“落梁到垫石上方5厘米时,还要确定是否对正了梁中线、端线,就连支座螺栓与垫石预留孔位置都需要确认无误,最后才进行精准落位。就位后,还要借助全站仪进行复测,从而达到5毫米级的架设精度。”
11个Ⅱ级封锁天窗点
因为普济河道立交桥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别是涉铁部分涉及的铁路线路有京沪、津山以及京津城际,再加上第三季度铁路运行图调整加开了临客,9月份之后,40孔跨内京沪、津山铁路已无具备架梁施工作业的天窗点,但是41孔跨及40孔跨的箱梁架设,必须在8月底之前全部完成。为确保施工安全并最大限度减少对铁路运行的影响,天津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事务中心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究,涉铁办、施工办、运输部等10余个部门召开了多次专题会研究解决方案,最终调整出11个Ⅱ级封锁天窗点。
在箱梁架设过程中,城市道路桥梁管理事务中心联合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多个部门和单位全程盯控。“Ⅱ级封锁天窗点,是一个要求比较高的安全等级,而且涉及部门也很多,相关部门都要派驻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城市道路桥梁管理事务中心的于海生表示。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的负责人说,为了这次施工比如触网的停电以及导走感应电,都需要时间,所以必须得在现场进行把控每一个步骤,最大限度为安全施工留出更多时间。
落位一片最少45分钟
每片箱梁的长度不等,重量也都是几十吨,吊装落位一片的时间最少45分钟。施工中针对梁体下方接触网区域湿接缝无法支设传统底模的技术难题,项目团队创新采用了“预制箱梁增设牛腿+铺设不锈钢钢板替代底模”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各施工环节的无缝衔接,大幅缩短工期,提升了整体的施工效率。
昨日上午10:15,41孔跨的第1-4号箱梁精准落位。“原计划要用4个天窗点的时间,但施工进展顺利,比原计划少用了一个天窗点。”于海生在施工完成后高兴地表示,城市道路桥梁管理事务中心继续严把预制梁体生产、运输、架设等关键环节质量安全关,争取早日恢复普济河道立交桥的畅通。 文/摄 记者 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