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老屯,串门儿是祖辈传下来的习俗。农闲时节,特别是漫长的“猫冬”日子里,乡亲们总爱互相走动。那时没有电视电脑,连收音机都少见,串门儿就成了庄稼人最主要的消遣。
串门儿讲究时节。春种夏锄秋收时,地里活儿紧,谁也没空串门儿。只有到了冬天,打完场、备完年货,人们才得闲。屯里人冬天吃两顿饭——早饭和晚饭。晚饭吃得格外早,通常太阳没落山就吃。待收拾完碗筷,喂饱了牲口,人们便三三两两串门儿去了。
东院大婶家是屯里有名的“欢乐窝”。她家虽不宽敞,冬天开门还灌冷风,但大婶人缘好,人们没事时都爱到她家坐会儿。男人们爱聊农事,女人们爱唠家常,不知不觉就到晚上十点多。
串门儿虽热闹,却也暗藏规矩。母亲常教导我:“任说玄话(不切实际的话),不说闲话。”屯里曾有个爱传闲话的婶子,因为“扯老婆舌”惹出是非,好几年抬不起头。闲言碎语,往往是祸端的种子。多年以后,每当我开口说话或是处理事情时,母亲那句朴实的告诫总会浮现在心头,让我明白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如今时过境迁,当年的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但邻里间的情谊依旧。串门儿的习俗虽在形式上有了变化,却始终维系着乡村最朴实的温情。这或许就是老屯最珍贵的传承——在家长里短中,延续着最本真的乡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