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是中学老师,因为她有寒暑假,在北京带孙子的我和老伴儿也就有了“寒暑假”——我们一般都回安徽铜陵老家度假。
今年暑假是我退休后的第一个暑假。回铜陵后,因为有点儿小事,我又去了一趟单位。办事只用了5分钟,在楼道里和昔日同事阿梅畅聊,却用了50分钟,主要是聊家庭和孩子。
“霍老师您现在称心如意了,儿子在北京成家立业,您退休后也去北京生活了。”40多岁的阿梅说这话时,语气充满真诚和羡慕。
儿子确实让我脸上有光,不过,我也有自己的烦恼。比如,老伴儿两年前去北京带孙子后,我就成了“留守老人”,我花了好长时间才完全适应。退休后,我当然也要去帮忙带孙子,但安徽老家这一套120平方米的大房子就空置了,而北京儿子儿媳的家只有80多平方米,我和老伴儿只能挤在13平方米的小房间里。
现在,孙子已经两岁多了,在家到处钻,外出满地跑,正是特别需要注意安全的时候。这不,在北京的9个月里,我每天微信步数都是一万多步,这其中,一大半都是跟着小孙子后面跑的“成果”。
做父母的,其实一辈子都在为孩子操心。上学时,希望孩子学有所成;毕业后,盼着孩子找个好工作;紧接着,又期待孩子早日成家……像我现在有了孙子后,又希望孙子比儿子更聪明,将来更有出息。阿梅边听边连连点头。
在北京的这段时间,我见到了太多的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放弃小地方悠闲的生活,带着自己的退休金,到儿女家带娃。我们自称是“带薪保姆”——每每说起这个称谓,大家都有点儿自我调侃的味道,但更多的还是自豪和骄傲。
霍寿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