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郊峰山药王庙,又称峰窝庙。旧时,庙会的特色售卖,有麦秆制品。上世纪30年代,津门掌故家戴愚庵记:“当地特产之麦茎编器,如扇、枕、囊、盒、虎、兔、狗、马、舟、车、葫芦、席垫各品,极五色斑斓、手工巧妙之至。”赶庙会者给家人亲朋带回一些麦秆制品,渐成习俗,乃至有“峰窝麦秆”之称。据专家崔锦先生调查,这类麦秆制品,1910年前后由京西妙峰山庙会传入。
妙峰山庙会会期在四月上半月,峰山药王庙四月下旬办庙会。进香者从妙峰山贩回麦秆制品,恰好可在峰窝庙会上出售。后来,天津乡间仿制,逐步改进编织、翻新品种,创立了“峰窝麦秆”的艺术风格。
近百年前,奉宽《妙峰山琐记》所载进香山道,其中中北道“山麓正当村市,食宿咸便”。村里一座玉皇殿,成为“天津阖郡路灯会”的会所,翰林严范孙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题匾。奉宽接着写道,由此入巷,西口有万福寺,“万福寺西行长巷为进香正道,妇孺染麦茎,编为草帽花篮等物售卖者,比户皆是”。这可以作为“峰窝麦秆”的相关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