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景和(1883—1960),字继修,斋名自省山房,原籍静海。幼年随寡母逃荒到天津求生,为慈善机构广仁堂收容。吕景和心灵手巧,悟性好,喜欢各种工艺品和中国画,母亲便送他到东马路袜子胡同口墨稼斋学画佛像和泥塑手艺。当年,天后宫举办“四大金刚”塑成庆典,他发现一位金刚像没画红衫裤,墨稼斋的师傅惊其为奇才,还得重赏。后经亲友介绍投师津门名家张和庵、黄逸儒、马家桐,技艺突飞猛进。由于他手工技艺精湛、中国画的功底扎实,在天津首创通草堆画。
通草本属药材,产于南方,经摊平做成似宣纸的薄片。这种薄片表面一层绒毛,色白,能染色,设计者先在薄片上创意着色。由于薄片脆,若一不小心一只“蝴蝶膀子”顺着通草纹路折断,则前功尽弃,又因所剪图形贴在裱好的软缎上,不能贴错或污染,这都增加了作品制作的难度。
1915年,征集出国展品,吕景和的通草堆画和中国画被选中,送到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博览会上。据《巴拿马赛会直隶出品展览会审查得奖目录》所载,吕景和参展的通草堆画,两幅获金牌奖,七幅获银牌奖,两幅山水画获铜牌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