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揭开审美面纱,人人都有审美力(2)
固有认知二:审美是上流社会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将审美对象限定为艺术品、歌剧、红酒、珠宝等,而且影视剧所呈现的贵族生活场景中也常有这样的物品。
这让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只有艺术品或者高端产品才是美的,没有财富作基石,是没办法体验美的。
每个人都是这世界的一分子,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而已,有人去维也纳听音乐剧,而有人听到商场里的音乐同样心生欢喜。那一刻,美在他们心里流淌。
但是,审美并非“ 有钱人的特权”,我们不放弃审美,美就不会离我们而去。“我没 钱去旅行啊,有钱谁不会玩啊。”“我没钱买好看的衣服啊,有钱谁不会打扮啊。”很多人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其实是逃避努力,惧怕行动。
然而,并非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能用金钱来衡量,有时候,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一位保洁阿姨是南方人,一提到东北,她的眼睛里就闪着光:“好想冬天去东北看雪,那儿的雪真大,真好看啊。”对雪的渴望令她愉悦,即使没见过大雪纷飞的美景,但每每提及,她的内心都能感受到美好。
有时她会很沮丧地说:“小区南面有一排竹子,长势不太好。还有玉兰花好像也快要死了,不知道明年春天会不会活过来。”用心观察,静心感知,在平凡的生活里也能发现美。爱美、追求美,是所有人的权利,无关金钱与地位。
固有认知三:审美对普通人没什么用
这样的错误认知是文化环境所致。当下,我们的美育还不够,甚至连美都被歪曲了,太多人过于注重事物的“实用”价值。中国古代的诗歌、画作、建筑等,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极大的审美影响,这里我们不做过多讨论,但对普通人来说,审美确实是有用的。
中华文化传统里的美,比如瓷器上的花纹、宅院里的景观、服饰上的刺绣等,从“实用”的角度来看都是“奢侈”的,可这种瑰丽的文化盛宴满足了我们精神上对美的需求。如果只追求实用,如今的人类可能还在使用简单的食器,衣服遮体保暖、住所能挡风遮雨足矣,无所谓美,更不知美为何物。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优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活下来,只能先考虑实用性。可支撑我们渡过难关的,还有内心对美的渴望。实用之外还有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