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沙,“绿豆”很常见,“沙”字读起来,发音短促、轻盈,嘴角微微上扬,感觉舌尖有一丝丝的甜,就连听觉也水津津的。每到夏天,父亲熬出一锅绿豆汤,敞开锅盖,搁一摞碗,给夏天暑热的基调添上一抹澄澈清凉,透着寻常人家的烟火气。
一锅毫不起眼的绿豆汤,饱含着时光的流逝。记得1983年我高考,备考时天气潮湿闷热,当倦意、困意袭来,父亲默默递过来一碗绿豆沙:父亲动作灵巧,汤勺溜边、沉底、轻捞、慢起,绿豆全到了碗里。把绿豆碾压成沙,撒上冰花糖,斜插一只白瓷调羹,素雅清丽。在这般认真的操作下,绿豆沙呈现出柔软、顺滑、醇厚的口感,我的味蕾瞬间呼应上夏天的鲜活气息。
父亲的话总是跟着绿豆沙一起过来,“你只有松弛下来,才能紧张起来”。我在题海中疲于奔命,松弛感成了奢侈品。绿豆沙开胃解暑生津,令人通体舒泰,松弛感瞬间上身。从此,我找到了快与慢、松与紧之间的平衡点。录取结果出来了,我盯着大学录取通知上的系名和专业,憧憬着女孩当工程师的梦想,竟然忘记去存车处取自行车,一口气跑回家。一进门,桌子上那一摞碗仿佛为我鼓掌、欢呼。
由此想来,感受生活的律动,控制做事情的节奏,找到自己呼吸的节拍,是必须掌握的生活艺术。去年,89岁的父亲,突发肺感染,住进医院。伏天的病房里虽然开着空调,依然溽热难耐,父亲食欲越来越差。我请示医生能否给老人吃绿豆沙败败火,医生说绿豆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性味甘寒,清心火、胃热,行。我喂父亲吃绿豆沙,父亲顺从地张嘴接着,不一会儿,父亲泪流而出,努力地把绿豆沙咽了下去。父亲精神好了些,绿豆沙宛如豆科植物里的舞者,给家人带来美好和力量。
我成家之后,每到夏天都熬绿豆汤。绿豆沙也被我编织进家庭的细密纹理中,我女儿是2009年高考,备考时少不了吃上一碗绿豆沙,她也如愿考上了心仪的学校。对我家来讲,绿豆沙不仅是味蕾的享受,还是潜藏在市井烟火里的文明密码。
绿豆沙,因为普通而不凡,因为不凡而沁心,与其神遇和妙悟的感觉,最能触动人心。丰富的、细腻的、沙沙的,却又是那样实实在在的夏日至味,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