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中国资环旗下博源环保公司智能塑料破碎清洗加工线突破关键核心工艺并正式投产,进一步赋能废塑料资源循环,有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针对废旧家电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塑料资源利用效率低的现状,博源环保公司联合有关高校团队进行攻关,在小家电塑料种类分析、微型塑料处理等工艺和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升级改造了这条智能塑料破碎清洗线。
该生产线经过破碎、清洗、分选,将废旧家电的外壳塑料转化为高附加值再生原料,可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电子包装等领域。生产线年处理废旧塑料能力达1万吨,相当于减少约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石油资源约5万吨。
在破碎环节,博源环保公司利用负压密闭收集+脉冲布袋除尘技术,构建覆盖全生产线的粉尘防控网络,有效控制了粉尘污染问题,打造高效、整洁的生产环境。
不同于传统塑料破碎清洗工艺中水资源单次使用后直接排放,博源环保公司采用三级水循环系统,通过多级过滤、空间沉淀与循环网络的深度融合,将清洗用水分级处理。经测算,单吨塑料处理用水量从传统工艺的8吨降至0.3吨以下,生产过程无废水外排,每年可减少水资源消耗近万吨。
“为攻克分选效率低、杂质残留高等难题,我们引入超重力分选技术,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实现对塑料原料中混杂异物的高精度分离,显著提升产物纯净度与材料附加值,降低设备磨损风险。”博源环保公司负责人表示。同时,采用国际领先的自动化分选技术,结合光学识别、密度分选及AI智能算法,精准区分不同材质、颜色的废塑料,分选纯度达99%以上。
延伸阅读
废旧塑料回收,不仅能够大幅减少“白色污染”,降低对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的破坏,还能高效利用其中的可回收资源,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如今,我国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让混合废塑料告别繁杂分拣,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大幅提升回收效率。
例如,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科学家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给混合废塑料“体检”,识别塑料内部关键化学结构,从而为其“定制”催化转化方案,将其变废为宝,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这种新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产生的复杂混合废塑料,例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餐盒、塑料袋、纺织材料等,不再需要分拣,可实现混合处理。
再如,日前广东揭阳东粤化学全球首套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工业化装置正式宣告试生产成功。企业首创了“一步法”废塑料化学回收工艺,无需对各类低值混合废塑料进行复杂分选,直接就能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大大降低了分选成本,且产品收率高达92%以上。
一次性塑料制品用之顺手、弃之随意,仿佛转瞬即忘的“方便”,背后却是回收环节中分类繁琐、降解艰难的重重阻碍,让一次性塑料制品“变废为宝”,可谓任重道远。
与其寄望于“回收神话”,不如从源头斩断浪费的链条:点外卖时勾选“无需餐具”,买菜时拎起布袋,喝水时带上保温杯……每一次对一次性塑料的拒绝,都是给地球的一份温柔承诺,让“方便”不再以牺牲未来为代价。
愿我们都能主动迈出减塑的一小步,用日常的微小坚持,为地球减轻“白色负担”。
记者 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