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的《契诃夫手记》中有这么一句:“N娶亲了。他的母亲和妹妹发现他妻子愚昧无知,还有很多缺点,很不满意这桩亲事。一直过了三五年,这才明白她原来和她们自己一样。”眼前有一面“镜子”,认清自己的面目,尚且需要“三五年”;如果没有这面“镜子”,或许一辈子都不清楚自己的尊容。
不过,钱锺书对“照镜子”持悲观看法:“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为什么“照了镜子也没有用”,杨绛给出理由:“丑人照镜子,总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自命潇洒的‘帅哥’,照不见他本相的浮滑或鄙俗。因为我们镜子里的‘镜中人’,总是自己心目中的‘意中人’,并不是自己的真面目。面貌尚且如此,何况人的品性呢!每个人自负为怎样的人,就以为自己是这样的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自欺欺人。”
“认识你自己”确实很难,“照了镜子也没有用”,因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自欺欺人”,但按契诃夫所说“过了三五年,这才明白她原来和她们自己一样”,那么,还是有一面“镜子”的好,养成照“镜子”的习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