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1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高铁商务舱里的一等座 坐得憋屈还伤自尊?

日期:08-05
字号:
版面:第02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员 宋学敏

  近期,不断有网友吐槽,购买了高铁一等座车票后发现座位被安排到了商务舱车厢内,本来以为捡到便宜,结果发现座椅和商务舱内的其他座椅明显不同。实际乘坐体验也很不好,不仅中间没有扶手,靠背也无法调节。客服人员解释,部分列车编组时,额定商务座数量有限,一等座就被安排进了商务座车厢。乘客能否要求更换座位?客服人员称需视列车余票情况,如果一等座车厢内还有空座,可与乘务员协商进行调换。客服人员还表示,会将相关意见记录并向上级部门反馈。

  这事挺闹心的。花了一等座的钱进了商务舱,乘客满怀期待以为是“捡漏升舱”,上车后才发现是“明升实降”。光滑的连排沙发让人坐不稳当,手动翻折的小桌板吱呀作响,舒适度别说比不上商务座,可能连二等座都不如。不只是坐着不舒服,更尴尬的是,看着邻座商务座乘客享受美食和专属服务,自己只能干坐着,有种“低人一等”的悲催感。“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网友戏称这是“仆人保姆专座”,为随行人员准备的。虽是调侃,却也扎心。

  铁路部门解释,混编是为了提高车厢利用率。这个初衷可以理解。但问题在于,追求效率盖过了乘客的知情权和公平体验,就不太妥当了。高铁既是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又是市场化的交通产品。这就要求它追求效益的同时,服务质量这根弦不能松。为了提升运力,牺牲部分乘客的舒适体验,让他们默默吃亏,实在说不过去。网上议论纷纷,有强烈要求取消混编的,有理性分析运营难处的,也有自嘲“蹭福利”的。但大家基本共识是:乘客要的不是绝对一样,而是明明白白的选择权。

  要平息争议,关键就两点:透明和诚意。首先,购票环节要透明。12306系统应在选座页面显著标注“混编车厢”及座位功能限制如“不可调节”,让乘客知情选择。如果因特殊布局导致体验实质性降级,票价是否应考虑相应体现差异,而非按全价一等座收取?其次,服务要有诚意。上车后,乘务员应主动说明情况。如果一等座车厢有空位,优先协助乘客调换。实在换不了,适时提供一杯免费饮料这样的小小关怀,也能让乘客感受到服务的温度,缓解不满。车辆设计应推广更灵活的模块化座椅布局,从源头上减少这类“错配”的尴尬。

  高铁是“国家名片”,成就不仅在于速度和里程。在追求效率与规模的同时,服务的精细化和公平性同样重要。保障乘客的知情权、选择权,用透明和诚意兑现服务承诺,才能让这张名片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