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1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花的心肠

日期:08-03
字号:
版面:第13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明代文人吴巽之坐在畸庄亭里看桃花,忽然风起花落,不禁感叹道:“万点愁人。”友人郝公琰对曹臣说:“巽之可怜惨淡,不啻花心。”大意是说,吴巽之如此怜惜落花的惨淡景象,好像有花的心肠。这是明朝一个普通的春天景象,被曹臣记录在《舌华录》里。

  吴巽之观落花而生忧愁,郝公琰理解他的心情,知道他此时已经化身桃花了。然而郝公琰不知道的是,他对曹臣的一番话,恰恰说明他也有一颗怜惜的心,借用他说吴巽之的话,郝公琰理解吴巽之的伤感,亦“不啻吴心”。

  一个人一旦能够感知到植物的疼痛,便有了超越物种的悲悯情怀。但具备这种情怀的人未必有多少人认同,甚至会被戴上一顶“矫情”的帽子。郝公琰和曹臣却不然,不但不嘲笑吴巽之,反而郑重其事地交流,感慨并呵护他“花的心肠”。这让人想起《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场景。林黛玉收集落花到绢袋里,迈着娇弱的步子荷锄葬花,且十分感伤地吟出“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宝玉听了林妹妹的《葬花吟》,情不能已,为之痴倒。想来红迷们不会有谁说宝黛矫情,只会替黛玉感伤,叹宝玉“不啻林心”。

  在当下算法解构万物的时代,这种跨物种以及同类相怜的共情弥足珍贵。在滚滚数据的洪流中,纵使吴巽之的叹息湮灭不可闻,黛玉葬花的绢袋化为一块扫码即忘的电子墓碑,那一颗颗为落花驻足悲悯的柔软心肠,那一句句感同身受的理解,依然是丈量人性的永恒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