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未尽,8月高温、暴雨、蚊虫、食源风险交织。为守护公众健康,天津市疾控中心发布本月健康风险提示,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中暑、防洪涝后传染病、防虫媒传染病、防食源性疾病”四大要点。
严防高温中暑
热痉挛: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的肌肉抽痛(常见于四肢、腹部),体温通常正常或略高。
热衰竭:大量出汗、极度疲乏、虚弱、眩晕、头痛、恶心或呕吐、脸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快而弱、血压可能下降、体温轻度升高(<40℃)。
热射病:核心体温急剧升高(>40℃),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意识模糊、谵妄、抽搐、昏迷),皮肤可表现为干热无汗(经典热射病)或因剧烈运动仍出汗(劳力型热射病),常伴有多器官(心、肝、肾、脑)损伤,死亡率极高。
防护要点:
1.避暑为先:如需户外活动,选择阴凉处,并随身携带遮阳伞/帽/镜;室内利用空调、风扇等降温。
2.科学补水:主动、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或淡盐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或含糖/酒精饮料;高温作业或运动时,每小时补充含电解质饮料。
3.关注重点人群:婴幼儿、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肥胖者、孕产妇及户外/高温环境工作者需重点关照。
4.识别与急救:发现中暑症状(尤其高热、意识不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快速降温,脱去多余衣物,用冷水喷洒或擦拭全身(重点颈部、腋下、大腿根部),或用湿冷毛巾敷于大血管处,扇风加速蒸发散热;如清醒可饮水,抽搐时勿强行喂水。
严防洪涝灾害后传染病
霍乱:剧烈腹泻(米泔水样便)、呕吐(多无恶心)、快速脱水、电解质紊乱、循环衰竭。
细菌性痢疾: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想拉拉不出)。
伤寒/副伤寒:持续高热、相对缓脉(体温高但脉搏不快)、玫瑰疹、肝脾肿大、表情淡漠。
诺如病毒感染:呕吐(突出)、腹泻、腹痛、恶心。儿童呕吐为主,成人腹泻为主。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颈、上胸部潮红),眼结膜充血水肿,可发展至低血压休克、少尿、多尿等阶段。
防护要点:
1.饮水安全是生命线:只饮用彻底煮沸的开水、瓶(桶)装水、经可靠消毒处理的水;坚决不喝生水、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污染水漱口、洗菜、洗碗等。
2.环境清洁与消杀:水退后彻底清除室内外淤泥、垃圾和污水等;对被淹或污染的家具、地面、墙壁、餐具及衣物等使用有效消毒剂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重点处理厕所、垃圾堆放点和牲畜圈舍。
3.个人防护:接触污水、淤泥和垃圾时,务必穿戴防水胶靴和橡胶手套,并正确佩戴口罩;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
4.健康监测:接触疫水或污物后,如出现发热、腹泻、皮疹和黄疸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史。
严防虫媒传染病
登革热:突发高热(39℃~40℃)、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明显疲乏,可出现皮疹出血倾向(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瘀斑)。
基孔肯雅热:急性起病,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热程通常1~7天,可自行退热,部分病人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表现为双峰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头痛、肌肉酸痛。重症可能出现神志不清、抽搐甚至多器官衰竭。
疟疾: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大汗淋漓。典型周期为隔日(间日疟、卵形疟)或三日(三日疟)发作一次,恶性疟发作不规则且凶险。
防护要点:
1.清除孳生地:定期检查并彻底清理室内外小型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水生植物容器、闲置瓶罐、废旧轮胎等),确保排水沟畅通无阻。
2.物理防护:家中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使用蚊帐;户外活动,尤其是去野外时穿长袖长裤,并扎紧裤脚袖口;户外活动后,仔细检查全身和衣物有无蜱虫。
3.化学防护:使用含有效驱蚊成分(如避蚊胺)的驱虫剂,涂抹暴露皮肤,儿童需选用儿童专用配方,注意浓度;必要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家用杀虫气雾剂或请专业机构进行灭虫处理,注意通风。
4.及早就医:有蚊、蜱等叮咬史或接触史后,出现发热、乏力、头痛、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接触史和旅行史。
严防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感染:沙门氏菌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或带黏液血便)、发热、头痛;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多由海产品引起,剧烈腹痛(绞痛)、腹泻(水样便或血水样便)、呕吐、发热;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起病急骤,剧烈呕吐(突出)、腹痛、腹泻,体温多正常或略高。
毒素中毒:肉毒杆菌中毒,由自制发酵/罐头食品引起,头晕、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严重可致死,无发热;蜡样芽孢杆菌中毒,呕吐型或腹泻型。
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感染。
有毒动植物/化学物中毒:如毒蘑菇、发芽土豆、河豚鱼、亚硝酸盐等。
防护要点:
1.食材安全:购买新鲜、来源可靠的食材;不购买、不食用腐败变质、过期、来源不明的禽畜肉、水产品等。
2.生熟分开:处理生肉、禽、蛋、水产品的刀具、砧板、容器与处理直接入口熟食的分开;冰箱内生熟食品分层或分密闭容器存放。
3、烧熟煮透:食物(尤其是肉、禽、蛋、水产品)中心温度需达到70℃以上并维持足够时间;剩菜剩饭再次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
4.保持清洁:勤洗手,处理食物前、便后、接触生食后、处理垃圾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5.安全储存:易腐食品及时冷藏或冷冻;熟食在室温下存放勿超2小时(高温天气<1小时);冰箱不是“保险箱”,需定期清理。 记者 李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