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1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旅游团服务区滞留6小时
预付款安全警钟再鸣

日期:08-02
字号:
版面:第04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盛夏的云南安宁市读书铺服务区,129名游客滞留近6小时。这场发生于7月30日的风波,官方通报显示系旅行社未及时支付大巴车费导致司机停运。当晚经昆明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调解,游客安全返回酒店并与旅行社达成和解。通报表示,将对涉事旅行社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这批游客参加的并非通常被诟病的“低价团”,而是人均约三四千元的定制团,机票酒店自费,仅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与门票。游客代表朱女士对媒体表示,团队已向旅行社支付30余万元团费。然而,这笔提前支付的款项却未能转化为行程保障,因旅行社拖欠车费,承运司机被迫停运。

  游客提前付清全款,旅行社却拖欠费用,此次司机停运讨薪的行为,虽事出有因,但将百余名游客变相扣为“人质”,已踩法律红线,《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明令禁止无故停运,违者最高罚3000元。维权不能绑架无辜者,否则与侵权者何异?旅行社拖欠挪用团费需严惩,司机擅自停运同样须追责。

  类似戏码在旅游行业反复上演。今年4月,湖北160名老人因旅行社拖欠车费被遗弃服务区;2022年云南某旅行社因甩团被罚4万元后,更换法人继续经营。此次事件后,文旅部门照例提醒游客“选择资质全、信誉好的旅行社”,但现实中,旅行社的营业资质与市场信誉严重脱节。据昆明市旅游监察支队数据,2024年投诉案件中73%涉及“资质齐全”企业。

  要解开游客、司机、旅行社三方的死结,既需建立旅游行业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强制旅行社预存资金专用于支付运输、住宿等末端服务费,从源头掐断欠薪链条;也需为司机开辟欠薪投诉直通渠道,同时对甩客停运等行为采取“一次性吊销运输证”的雷霆手段,青海2024年已有类似判例。而治本之策,在于筑牢三重防线,推行旅游预付款第三方存管,按服务进度定向支付;强制旅行社在合同中晒出所有转包商的“底细”及费用分成,改变当前仅需“书面同意”的模糊空间;整合文旅、交通、公安力量建立联合响应机制,缩短处置时间。

  昆明12345热线的及时介入虽有效“止血”,但修复旅游信任需更多源头防控。今年3月,昆明曾对强制购物旅行社作出吊销许可证处罚,证明高违法成本具有威慑力。若将此力度延伸至资金监管领域,对挪用预付款、恶意拖欠服务商费用的旅行社同步适用“吊销执照+全国信用惩戒”,方能根治乱象。

  游客不该为产业链的资金困局买单,服务区更不应成为维权“争斗场”。团费运行在阳光下,旅途才可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