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贴饽饽熬鱼已成为农家院的招牌菜,满满的一锅鱼,锅边贴几个饽饽,饽饽制作粗糙,甚至半个饽饽已浸在汤中,美其名曰饽饽浸润了汤汁,吃起来才有味道。其实这只是噱头,被鱼汤汁浸泡过的饽饽,绵软无嚼劲,已没了口感,真正的农家饭不是这样的。
春天的农村,坑塘里小鱼小虾挺多,大人孩子都会逮鱼,所获虽然不多,但也能一饱口福。
小鱼小虾不用开膛破肚,仔细清洗几遍,放置一边备用。然后用葱花炝锅,搁清酱,放入适量的水,熬成炝汤,这时放入小鱼小虾和水疙瘩头丝,再贴饽饽。好的农妇,那饽饽贴出来边无裂痕,面也光滑细腻,无手印子。人口多的沿锅边立着贴,人口少的则是斜横着贴,越接近锅底,饽饽嘎越厚实焦脆。但无论如何贴,也不能让饽饽接触锅底汤汁,影响到饽饽的口感。那时候锅上盖苇编的“盖顶”,为的是减少锅中的水汽,保证饽饽嘎脆,水疙瘩头火大而不绵软。农妇看着锅盖上蒸气的大小就知道锅里的火候儿,待熟时揭开“盖顶”,饽饽色泽金黄,嘎呈深褐色,外表糊化焦脆。熬出来的鱼也呈枣红色,香气扑鼻,满屋飘香。这才是真正的农家饭,贴饽饽水疙瘩头熬小鱼。
老年间的农家饭,老味儿老口福,是永远的回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