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1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清凉着装乘高铁收到安全卡
她为何没觉得被冒犯?

日期:08-01
字号:
版面:第07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日前,胡女士穿着吊带裙坐高铁时,收到女乘警递来的一张温馨提示卡。卡片上写着:“车厢拥挤、天气炎热、穿着清凉,如遇不法侵害请迅速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她反复阅读后,觉得“安全感舒适感满满”,特别指出卡片“没有冒犯,没评判我的穿着”。她把卡片拍照发到网上,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胡女士坦言自己有过乘车的不愉快经历,对这类提醒很敏感。这种敏感源于社会上长期存在的一种错误观念——总把性骚扰归咎于女性的穿着。但这次不同,卡片虽然提到“穿着清凉”,但通篇没有一丝责备或暗示她“不该这么穿”的意思。仔细看内容,卡片措辞很用心:先是客观描述了夏季车厢的环境特点,然后清晰、坚定地承诺:遇到麻烦,我们在这里,“我们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卡片还包含了财物保管和反诈提示。“陌生来电不轻信,未知链接不点击”这句胡歌推广的反诈宣传语,也让卡片内容显得更全面自然,避免了只针对特定人群的感觉。西安铁路公安处解释,此举初衷纯粹是为了在暑运高峰、车厢拥挤、天气炎热的特定环境下,让旅客,尤其是潜在易受侵害者,能更便捷地寻求帮助。

  当然,网上也有不同声音。部分网友担心,单独发给穿吊带的乘客,是否隐含了“穿着=风险”的偏见?他们质疑,如果是为了普及安全,为什么不向所有乘客发放?这个疑问很快有了答案。据其他女乘客反馈,自己穿着“严实”时,也收到过类似卡片或安全提示扇子,说明提示行为未必专门针对“清凉”穿着。不过,也有人追问:为什么特别关注年轻女性?这或许有些过度解读了,但也提醒公共服务在执行细节上可以做得更周全。

  如何让这份暖意传递得更广、更少争议?或许可以从精准提示转向更普适的服务。有网友建议,把表述调整得更中性,比如“夏季衣着单薄需防走光或财物丢失”,覆盖所有人,避免标签化。更理想的方式,可能是面向全体旅客提供标准化安全提示。暑运期间,高铁上外放声音、孩子吵闹等不文明行为不少,一张综合提示各种注意事项如安全、文明、反诈、财物保管等的小卡片,既能普及知识,又能减少争议。实际上,西安乘警的措施已不仅限于卡片,还包括增派警力和成立打击小分队等系统性保障。

  一张小卡片引发这么大的共鸣,反映了公众对公共服务品质的深层期待。人们不仅需要安全有序,更希望在其中感受到尊重与关怀。女乘警递送卡片避免尴尬、书面提示减少压力、语言温和避免说教……这些共同细节促成了胡女士的舒适体验。好的公共安全服务,往往就在这种不着痕迹的用心之中,让乘客感受到的是踏实的保护,而不是差异或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