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更新的迅猛发展,多个区域以政策巧引活水浇灌家门口的幸福生活为主导,展开了多种形式的盘活闲置资产行动。曾经荒草丛生的闲置地块蝶变为家门口的“活力绿洲”;昔日低效沉睡的“边角料”变身便民惠民的“金角银边”。一场政府主导、政策撬动的闲置地块盘活行动激活了城市“沉睡资产”,更让家门口绽放品质生活的美好图景成为现实。
据了解,区域中因历史遗留问题长期闲置的地块困扰着周边的居民,也影响了居住质量。有居民反映,闲置的地块很长时间得不到整理和维护,杂物堆积、蚊虫滋生,不仅影响环境美观,更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堵点”。
如何使曾经杂草丛生、垃圾散落的闲置地块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彻底解决这一民生痛点,一些区域的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居民需求,启动闲置地块盘活计划。通过精准识别低效用地,倾听民声、问计于民,相关部门将闲置“负资产”转化为惠民“正能量”,实现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居民幸福感提升的双赢。
在盘活闲置地块中,各区域根据现实情况和周边新建住区和老旧小区的居民需求来制定相应运营内容,有的区域地块将盘活的闲置地块用来打造文化色彩浓郁的“口袋公园”,有的将盘活的地块用来打造满足社区居民健身娱乐的“体育公园”,也有的将盘活的地块作为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商业街区。同时,闲置地块的盘活还可以疏通道路,让周边的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区域相关部门以系统性政策组合拳破解资源闲置与民生需求错配的困局,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居住的品质提升,以全新的机制打通盘活“梗阻”,建立并整合“资源一张图”数据,创立“弹性供地”模式,对权属复杂的闲置地块创新地采用“短期租赁+功能嵌入”方式,同时推行“联合体开发”运行模式,在招商引资中促进国企与社会资本合作,对具备商业价值地块实施“公益+微利”的运营架构,进而高效地实现了城市资源的可持续维护与利用发展。
从“沉睡资源”到“活力空间”的转型让人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活品质。某区域板块经过整合闲置的地块资源,打造了集休闲、健身、娱乐、景观、商业为一体的全新生活街区,不仅补齐了社区公共服务短板,更成为凝聚邻里情感的温馨港湾,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共享这方焕然新生的“家园”。
多年从事土地开发整理的王怀充表示,盘活闲置地块不是简单的“补绿”。闲置地块资源的利用激活了城市幸福生活的空间提升,从政府引导到市场参与再到居民受益,这种区域的良性循环实践是推进城市“微更新”的发展必然。从荒芜到繁茂,从沉寂到活力,闲置地块的“重生记”正持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上演。当每一寸被遗忘的土地都焕发出服务民生的新光彩,美好生活的画卷就在居民推窗可见、举步即达的“家门口”徐徐展开。
本版文/摄 记者 杨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