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2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酷暑天读《影子》

日期:07-31
字号:
版面:第19版:副刊读吧       上一篇    下一篇

  在连续高温的酷暑天,读安徒生的童话《影子》,可谓正当其时。

  《影子》的主人公,是一位从寒带到热带短暂居住的学者。这篇写于19世纪的童话,今天读来依然觉得很是亲切:“像一切有理智的人一样,他得待在家里,把百叶窗和门整天都关起来。”只有到了傍晚时分,太阳落了之后,“关起来”才变成“放出来”和“活起来”。阳台上,大街上,上上下下都显得生气勃勃。

  当然,19世纪的景象,毕竟与今天有所不同。安徒生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想象力,用声音、画面和气味,让这“生气”流淌于纸上:街上所有的阳台上面,现在都有人走出来了,“因为人们到底要呼吸些新鲜空气,即使要变成桃花心木的颜色也管不了”。与白天的燠热停滞相比,安徒生笔下的夏之傍晚,充满了童话般的浪漫绚丽。“桃花心木”这个绝妙的比喻,让皮肤晒成棕色的人们仿佛化作了树木。循着这个意象,我不禁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长出繁茂的枝叶,清风与小鸟一起在我的枝头跳跃,带来凉意,更带来活泼的生机。

  接下来,“桌子和椅子也被搬出来了;蜡烛也点起来了——是的,不止一千根蜡烛。这个人聊天,那个人唱歌;人们散步,马车奔驰,驴子走路——叮当——叮当——叮当!因为它们身上都戴着铃铛。野孩子在放焰火;教堂的钟声在响”。这简直是一首恢弘的生命交响诗。有闪烁的烛火——不止一千根,有划过天空的焰火——野孩子放的,有毛驴身上铃铛的叮当声,有人们的谈话声与歌声,有教堂的钟声……野孩子放的焰火,在夜空里开出灿烂的花,照亮人们的眼眸。

  这样“热”的开头,引出的却是一个冰冷的故事。安徒生的童话,大多是温暖的,即使忧伤甚至充满苦难,也往往在结尾处予人光明与力量,比如大家最熟悉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另一个名篇《雪女王》,故事如同雪女王本人一样,既有着摄人心魄的美丽,又带着刺骨的寒意,但童话的结尾依然是温暖明媚的:玫瑰花盛开,两位主人公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从孩子变成了成年人,但心里却还是个孩子。故事以“这时候是夏天——温暖、美丽的夏天”收尾,使整个故事上扬,照应前面这句:“雪女王王宫的寒冷空荡的壮观景象像个噩梦一样,从他们的记忆中消失了。”

  《影子》却没有这样的转折,而是将冰冷与残酷进行到底。学者的影子借学者获得了一切——血肉之躯、财富、地位,最后还借学者的学问与智慧,获得了一位聪慧美貌的公主的青睐。影子的野心越来越大,终于,他试图让学者反过来成为他的影子,而且是永远。对于成为“影子的影子”这样荒诞的要求,学者严词拒绝,而且声称要向公主说明真相。于是影子先让公主的卫兵将学者关起来,然后告诉公主:“我的影子疯了”“他想他已经变成一个真正的人,而我成了他的影子”。影子将自己的疯狂加之于主人,更讽刺的是,“眼睛太尖,看得人人不舒服”的公主不但信以为真,更以“解救”为名,实则打算秘密处决学者——只因担心这位智者会助底层民众反抗权贵。

  有人指出,《影子》其实是一篇“反童话”的童话,因为一般童话在处理善恶问题时,总会强调善战胜了恶,但这篇童话却反其道而行之;同样是娶了公主,从此过着快乐的生活,但主人公却不是善良的主人而是邪恶的影子,因此极具讽刺效果。

  或许有读者会担心这类童话的“暗黑”会影响孩子“向着明亮那方”眺望并为之努力。但现实世界不仅有明亮,也有暗黑,光与影组成了变幻无穷的世界,人性亦然。正如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所说:“有人徒劳地把人想象成为坚强的、软弱的;善良的、凶恶的;聪明的、愚蠢的。人总是有时是这样的,有时是另一样的;有时坚强,有时软弱;有时明理,有时错乱;有时善良,有时凶恶。人不是一个确定的常数,而是某种变化着的,有时堕落、有时向上的东西。”主人与影子,实际上可以看作同一个人的双面。

  善也许一时战胜不了恶,但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教化慢慢扩大善的比例。《影子》这类童话,让孩子初步意识到世界和自我的复杂性,勇敢地面对真相,而不是穿上“皇帝的新装”自欺欺人。这样的启蒙,某种意义上,正是走向光明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