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2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冯骥才“梦想的博物馆”将被装进哪些宝藏?

日期:07-30
字号:
版面:第09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把非遗放进去 让历史建筑“活”起来

  博物馆施工现场

  博物馆效果图

  去年5月底,著名学者冯骥才“梦想的博物馆”在天津大学正式开工。一年多过去,这座装进冯骥才先生毕生学术成果和收藏品的博物馆进展如何?记者日前见到了这座博物馆的“现在进行时”。

  据悉,新的博物馆将建成11个展厅,常设8个展览,每个展厅的主题、展陈以及文化内涵都有鲜明的特点。冯骥才对博物馆的定义是:把非遗放进去,让历史建筑“活”起来。

  施工现场 如盛夏般火热

  目前与冯研院内部一起进行修缮改造的,还有南侧的原土木工程系土建馆,它是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大学建筑群”中的一座,两座建筑构成这座新的博物馆。

  日前,记者在冯研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博物馆的施工现场。北洋书院内的机器轰鸣伴随着蝉鸣,呈现一派火热的工作场景:数位施工人员正顶着烈日焊接钢架,另一边有工作人员在清理装修废料。安全帽是进入工地的“通行证”,看到记者进入,工作人员特意询问才放行。

  据其介绍,目前工人们几班倒昼夜施工,在盛夏挥汗如雨,就是计划让博物馆在今秋天津大学130年校庆之际,建成开馆。

  冯研院是天津大学的知名地标,承载了不少学生的青春记忆。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曾有红叶倒影和锦鲤畅游的水榭正在被扩大,新的梁柱已经树立起来;走入室内,多个不同主题的展厅已初具规模。

  冯先生为工人送“稿费西瓜”

  据悉,从博物馆开工以来,83岁高龄的冯骥才先生多次冒着酷暑来到现场,与设计施工团队商讨博物馆的诸多细节。日前,冯骥才再次出现在施工现场,他用自己拿稿费买的西瓜慰问辛苦工作的工人们。“大热天施工不容易,希望这些我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西瓜,能给工人们解解暑,带来点清凉。”冯先生抱起一只大西瓜和大家分享夏日的喜悦。

  冯骥才多次与建筑名师周恺及团队反复讨论,如何在最大程度保留老建筑风貌和历史信息、对建筑主体干扰最小的前提下,实现博物馆的全新使用功能。此次,冯骥才关注的细节之一,是土建馆西立面的一堵砖墙墙面,上世纪50年代原建筑的硫缸砖与唐山大地震后复建的红砖显露出来。冯先生叮嘱大家要注意砖缝的处理,做好保护涂层,以凸显其历史的价值。而在博物馆建设中,冯骥才关注的类似细节还有很多。

  一座全新的“非遗博物馆”

  冯骥才曾透露,“这不是传统的博物馆,而是一座全新的非遗博物馆”。那么,这座博物馆中将放进哪些与非遗息息相关的内容?

  在年画主题展厅,将展出冯骥才几十年来收藏的历史各时期、各重要产地年画精品及相关文物文献,首创一部立体的“中国年画史”;两项国家级非遗——瑞安木活字和南通蓝印花布,将以“非遗博物馆”的学术理念被完整、系统、充分地展示;历代无名画工绘制的民间绘画精品,以及展现中国人节日和生活之美的民俗文物,也将被划入专属区域;冯骥才集毕生之力收藏的一大批古代雕塑和陶瓷也将在此集结,这些凝结了历代审美特质的珍品,将以独特的展陈展现中华民族“美的历程”。

  此外,已成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冯研院大楼,还将以“四驾马车”展览,展示冯骥才在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和教育四大领域的重要成果;“海外名人墨迹”展览,将展示世界伟大的作家、艺术家、科学家的珍贵手迹与文献。

  值得期待的“冯骥才朋友圈”

  即将在今秋竣工的这座博物馆,还将有冯骥才的知音好友们赠送的多件艺术品。每一位艺术家、每一件艺术品都值得期待。其中,著名雕塑家陈云岗送来一尊《老子》,雕塑家吴为山要专门铸一尊《李白》。当代艺术大师韩美林专门为博物馆的主入口设计了一匹《天马》,雕塑底座的爬坡寓意老友“大冯”几十载历经险阻,拉着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和教育“四驾马车”奋进攀登的人生历程。这样的艺术品持续增加中。

  除了施工之外,博物馆的展陈相关各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随着日前中国年画史展厅最后一稿的改定,全馆8万多字展陈文本已全部完成。

  对于这座博物馆,冯骥才表示,要通过自己的学术与收藏,把非遗博物馆的理念实践出来,让博物馆成为更多学生通识教育和美育的基地。

  文/摄 记者 王轶斐

  部分图片由冯研院提供